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巫倫娜
夏日近午的北埔老街顯得寧靜慵懶,燦爛陽光照耀的街道,只有幾個人的身影。古樸的小街上,一家西式的咖啡館TED’s Cooking默立其中。進入門內,幾位前任竹科男正在煮咖啡、試作新菜單的甜點。
(楊文馨從竹科返鄉接手家業,走著百年前先祖開拓的路種菜)
而距離TED’s Cooking不遠的山上,原在竹科工作多年的楊文馨,現在接管家中的民宿,種花植草、養雞耕種,閒時研究咖啡、研究古早的竹編,與在無塵室的日子相比,猶如「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台灣的農鄉與山林,出現愈來愈多的年輕身影,年輕清新的活力為偏鄉灌注新的希望,不知不覺間新世代逐漸接下了傳承。北埔咖啡館的主人正是典型的例子,厭倦高壓的科技業生活,於是租下老屋改裝為咖啡館,過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
而楊文馨的先祖百多年前即在荒山中開拓,真正是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如今數代之後的子孫,仍然煮著家傳的客家菜,踩著先人走過的山路種東西。回家之前,楊文馨曾在城市生活,走過一條漫長的歸鄉之路,他為衰落的家鄉擬定重振計畫,第一個可以看到的成果,就是帶領親友把荒蕪的雜亂地方改造成美麗的社區意象區。
(美麗的意象區,由荒地整理而成的,是返鄉青年楊文馨帶領鄉親一起完成的成果)
在楊文馨參加政府的社規師、微笑社區計畫中,遇到很多和他一樣的夥伴:早早回鄉陪伴家人,發揮自己在社會所學的專業,應用到農鄉的發展上,為古老的農漁畜牧業,增添無限創意。
不只台灣如此,大陸也走向社青返鄉、再造家園的趨勢。以前內地的農民工都嚮往到沿海打工,給家裡掙錢之外,可以體驗大城市的生活。然而內部省份逐日開發,本地即有工作不必再離鄉背井,住在家中又省開支,使得許多人決定返鄉。
周舒雯今年從北京返鄉,她的家鄉在湖南長沙近郊。回家鄉的原因,主要是一份O.L的普通薪水想要在北京過的舒心比登天還難,光是房租就去掉三分之一,而且年年漲。每天早晚必須從通州擠上一小時地鐵進城,通州都是和她一樣住不起市區的人。日益嚴重的霾害、污染,永遠買不起房與北京嚴格控管戶口的絕望,因此媽媽要她找到在北京有房子的另一半。
周舒雯考慮了二年終於退租回家,可以照顧獨居的媽媽,憑著在北京學到的本事,加上有銀行行長舅舅的貸款協助,不多久自己也開始創業,這種成就感是過去沒有的,完全洗去了「北漂」(指稱外地到北京發展的人)的不安惶惑。
(北漂的周舒雯曾經追求城市的生活,然而回到湖南家鄉讓她覺得踏實宛如新生)
許多年輕人到省會城市工作,追求高度經濟成長中自己的夢想,歷經社會操練才能面對內心的呼喚,體認到都市並不一定比家鄉好。像雲南的麗江,集結著大批不想過著朝九晚五生活的人們,開民宿、手作小店鋪等。
漫長的回鄉探索,像是童話中尋找青鳥的故事,以為幸福必須到遠方,其實一直就在身後等著。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