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 作者:熊毅晰 攝影:AFP

最新2018《天下》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調查出爐,入榜門檻再創新高,但台灣企業入榜家數卻創新低,在千家企業中僅剩八分之一。為何能進榜的台灣大型製造業,手中均握有大量現金,卻不投資未來?台灣企業該如何突破成長天花板?中國企業為何勢頭迅猛、年年進逼?

5月11日,鴻海發布重大訊息,董事會決議通過擬現金減資兩成,每股退還股東現金兩元。這是鴻海公開發行上市以來,首次的現金減資動作。

據證交所及櫃買中心統計,去年上市櫃企業進行現金減資有38件。今年包括鴻海在內,已34件,不僅快追上去年全年水平,退還金額更創下近十年新高,達615億台幣。

在這波透過現金減資美化財報的動作背後,還隱含重要訊號,那就是台灣企業普遍面臨的成長受限挑戰。

根據剛剛出爐的《天下雜誌》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調查結果,今年入榜門檻創新高,從去年約320億台幣,到今年達407.06億。台灣企業入榜家數則寫下新低紀錄,僅124家。

究竟,兩岸三地間企業規模消長態勢如何?而這份兩岸三地最重要企業盡數囊括的年度排行榜,又能為台灣企業帶來哪些啟示?

WJF1

台股「現金王」的封號太沉重,董事長郭台銘要把錢還給股東,來應對低成長時代。(劉國泰攝)

趨勢:台灣企業排名持續後退

首先,以進榜家數來看,台灣企業被「擠」出榜單力道依舊洶湧。

回顧十年前,榜上還有超過四分之一、共256家台灣企業,但接下來就如搭溜滑梯般,家數一路下滑,至今已僅剩不到八分之一。

WJF2

「當人家在進步,我們沒跟上就會顯得退步,」台大國企系教授李吉仁說。

觀察榜內台灣企業,鴻海以4.7兆維持第五名外,名次較前一年進步者僅有三商投資控股(212名)、文曄科技(270名)、鴻準精密工業(340名)、環旭電子(362名)、業成控股(372名)、臻鼎科技控股(438名)、燁輝企業(632名)、大成不銹鋼(686名)、南亞科技(772名)、敏實集團(795名)、榮成紙業(896名)等11家公司,其他台灣企業排名全都後退。

至於中國企業的大幅成長,李吉仁以前百大企業為例指出,很明顯主因就是倚靠自家內需市場。「就像全球的百大企業,也都是先立足廣大的home market(本國市場),」他說,反觀台灣企業,能擠進百大的多為工業或產業類公司,而非產品公司。

「經過這麼多年,結果還是只把大陸當工廠,而非市場,」李吉仁語帶惋惜地說。就算電子業有華碩(113名)、宏碁(216名),但偏偏這兩家公司在走過PC高潮後,至今仍難在其他產品打下規模。…(完整報導,請見《天下雜誌》第648期

648Cover

 

【延伸閱讀】

李開復:最大白領失業潮來襲 4種「師」首當其衝

每天多走路 你的身體會起什麼變化?

4大徵兆 你遇見了對的人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