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台北報導】


焦如品師母(李容珍/攝影)

家人親友如何陪伴憂鬱症和恐慌症患者?焦如品師母在內湖信友堂舉辦的講座中提醒,盡量不說「想開一點」、「放輕鬆,不要想太多」、「你就是太鑽牛角尖才會生病」、「你是否有甚麼罪沒有認?」或「你要懂得知足感恩,不要人在福中不知福」…。

她指出,憂鬱症和恐慌症都不是絕症,家人和弟兄姊妹長期的關懷、陪伴和愛的支持,一起仰望神,是幫助患者走出人低谷最重要的關鍵。如果能藉著這個試煉,患者和家人能加深與神和與彼此的關係,學到神要我們學的功課,那就是最大的祝福。

知道如何陪伴自己也過得好
焦如品師母表示,憂鬱症或恐慌症患者的親友常因為不知如何面對患者,講甚麼都不對,覺得患者很難相處而退避三舍;或者好意幫忙,但因為對患者的想法不了解,而造成反效果,讓雙方都感到很挫折。所以,陪伴的人也要知道如何陪伴患者,同時自己也能過得很好。

談到如何陪伴恐慌症患者:1.正確的認識:一般恐慌症患者發作時,多半會心悸、呼吸困難幾乎要死,我們要讓患者知道他們的病並不會讓他們有生命危險,很快就會過去。2.就醫:藥物對恐慌症有很大的幫助。3.專業的輔導:幫助患者有正確的認識,並學習因應的方法,例如:肌肉放鬆訓練或正確的呼吸法,找出壓力源,學習紓壓等。4.運動: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5.生活作息調整:盡量不要讓生活太緊張、壓力太大,要學習放鬆。6.鼓勵患者:不要因為恐慌症而限制自己,也不要給對方太大的壓力。必要時尋求專業輔導協助。

同理感受先傾聽不要說教
對於陪伴憂鬱症患者,她指出,尋求醫師和專業輔導的協助非常重要,也是痊癒的第一步;其次讓憂鬱症患者知道他們不是神精病,是可以治療的。對於陪伴者要有同理心,因為患者最需要的是理解他們的感受,並且接納他們。因此,先傾聽、同理了解他們的想法,用引導而非說教方式幫助患者作正面思考。他們常怕面對人群,很怕孤獨,心裡也常覺得孤單,覺得沒有人了解他們的痛苦。患者常會重覆同樣的話題,因為那是佔據他們心思,以及困擾他們情緒的事情,很難控制不去想,所以耐心的傾聽很重要,但也要知道自己的極限。

不要忌諱和患者談自殺問題
她也提醒,陪伴者不要說教,因為患者都很敏感,說教會讓患者罪惡感更重,而且於事無補,因為很多他做不到。不是不能談信仰或聖經,可以先聽對方說,再針對對方的問題來回答。另外不要定罪,因為患者通常已有很強的罪惡感,我們的定罪會讓患者罪惡感更重,更想不開。也不要提供答案或解決方案或對患者期待太高,而是無條件的支持。很多時候患者只想找人陪伴,但又怕對方給的建議有做不到而有壓力,所以不一定要提供甚麼建議;而當患者沒有進步時,也不要灰心或表現出不耐煩。對於患者有高低起伏、時好時壞的狀況,都是正常的過程。

她也提到,要注意患者是否有輕生的念頭或自殺傾向,要有一些預防措施,也不用忌諱和患者談這個問題。如發現患者有自殺計畫要勸阻,並安排就醫,撥打自殺防治專線或119。

她說,陪伴者也可以選擇適當的文章或書籍給患者看,內容可以找比較安慰性的或有關這個病比較正面的訊息,包括一些痊癒的見證。還要給患者盼望,幫助患者看到現在只是暫時的,一切都會過去,前面是大有盼望。

陪伴者注意自身的照顧
對於陪伴者,她認為要注意的是對自己的照顧,要記住這是長期抗戰,與其他家人親友輪流陪伴,或尋求外界協助。患者常情緒不穩,有時會易怒,不要認為對方是針對我們而來,那是他們無法控制的;而且也不要因為長時間沒看到改變而氣餒;也不要把結果看成是自己的責任,要把患者和整個狀況交託給上帝,只要盡力做我們該做的就好。此外,不要鼓勵對方停藥或減藥,這都需要和醫生討論;也不要覺得患者讓我們丟臉,要接納患者的狀況,相信神有祂的美意。
她也提到,不要讓患者覺得他的病拖累了我們,例如:不要告訴患者,我們為他的病做了多少犧牲。即使患者沒有說出來或表現出來,患者已經覺得自己是周圍人的負擔,罪惡感已經很重,這類話或暗示性的話,都會讓他們更沒有活下去的盼望。

焦如品師母表示,相信上帝掌握萬事,沒有一件事的發生沒有祂的允許和祂的美意,就看我們用何態度面對,如態度合宜就能從苦難中得到益處。「苦難不是讓人變得更堅強,就是讓人跌倒。」她也引用羅馬書八章18、28節和哥林多後書四章18節經文表示,不論罹患憂鬱症或恐慌症都讓人很苦,但每個人的人生不都是很苦嗎?但是,想到將來上帝給我們的榮耀,這些都不足介意了。

本圖/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焦如品:憂鬱症需家人長期陪伴走出低谷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