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康健雜誌202期 作者/曾沛瑜 圖片/許育愷

《康健雜誌》8月14日於台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辦論壇「改變,為更美好的醫療奮戰 」,邀請嘉義市市長涂醒哲、台東聖母醫院院長陳良娟、健保會主委鄭守夏、衛福部次長許銘能、醫事司司長王宗曦對談,期盼能從對立走向對話,共同為當前的醫療環境尋覓出路,以下是當天彼此激盪的一些精采火花。

談起推動改變的困境,鄭守夏認為,現在大家都關心健保的成長率,但只在每個地方多加一點點錢,健保還是會撐不住的,所以醫界必須提出願景,讓不同層級的醫院有共識一起努力,才能說服民眾多繳保費。

他也期待能出現國家級的《醫療白皮書》,計算10年後各項醫療需求與資源,以及台灣的醫療該怎麼走,未來健保也能更明確知道要朝著哪裡去加錢。

來自醫療資源相對匱乏的台東,陳良娟呼籲應找回醫療的本質。她思考台東是否一定要有醫學中心?抑或台東5家醫院打破藩籬、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其實就是一家醫學中心?她相信「無我」的力量最大,只要大家不再搶著賺錢、吃力地競爭,而是思考怎樣對民眾最好,回歸道德的制高點,那就是醫療的本質。

企圖在嘉義市推動翻轉支付制度的涂醒哲在演講中明確承諾,將在嘉義市試辦全市27萬人的「論人計酬」計劃,帶動醫界幫民眾拚健康。

因為當前論量計酬制度走到瓶頸,當總額受限,大家卻不斷衝量,結局就是健保支付的點值被稀釋,現在嘉義的醫師做1元的工作只能拿到0.85元,反而讓認真想照顧病人的醫師被懲罰。

涂醒哲相信,變革的時候到了。當大家期待醫界推動好的改變,從被動的治療疾病到促進健康,不只醫師的觀念需要改變,更需要民眾的支持,以及政府共同分擔風險,目前幾個試辦論人計酬的團隊都已經證明改變是對的路。

未來的醫療是醫院要走出去

作為官方的角色,衛福部與醫事司也提出想法。許銘能指出,未來的醫療服務模式必須拓展至以全民為中心,強調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並且強化服務機構間資源共享與支援,提供持續性照護服務,更進一步打造和善的醫療服務環境,保障醫療人員的尊嚴與權益…【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康健》202期

延伸閱讀:
黃勝堅:3個小女孩下跪教我們的事
吳慷仁:醫生是人,不是神
黃達夫:25年下來,我完全失敗了!
柯文哲:健保法明明有這一條,政府卻帶頭犯法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環抱街友量腰圍,基隆人的避風港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