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李幸

在溫哥華都會區讀書,除了近百個公共圖書館、各種商店裡的書刊櫃、專門的新舊書店,還有多所大學的圖書館,也是對市民開放的。我用女兒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借書證,去了該校的亞洲圖書館。

女兒已畢業,但校友仍享借閱待遇。數量似乎不限,比較匪夷所思的是可續借99次,每次3周,等於無限期了。當然其間如因館內無藏本了而又有其他借閱者,就會通知歸還。

非校友的社會人士借閱規則或沒有那麼寬鬆罷。



UBC所在亦稱“大學保留地”,在溫哥華市的西頭,三面臨海的一大片地,應有10多平方公里。目前校園僅占地4平方公里,合6千畝,已感覺空曠無比。想到1930年代初,國民政府在廣州石牌一帶,劃地萬畝,建起“國立中山大學”(即今華南理工大學與華南農業大學所在),其時之大手筆也。

UBC之亞洲圖書館的規模在歐美諸國應可入最大之列,反正進去以後我是呆了,有點兒找不著北的感覺。二樓整一層基本是中文書,一樓和負一層亦有許多。
各種藏書,目錄索引本,期刊合訂本,文革材料複印本,很多地方史志,看到廣東各地的。

還有大陸老電影連環畫。

大陸難以見到的一些台港政治類書刊,這裡很多。國共兩黨仇恨日久,出版略見一斑。

借了一本《我在大陸20年》,1970年代臺灣出版。乃1950年代初從日本帶著工具機床回大陸,後又到臺灣的一位同胞的自述。顯然經過編輯處理,看看當時國民黨如何給民眾洗腦。



一日倏忽,著實有點兒流連忘返。

進門時直撲書庫,返身才注意到門口有幾個新書架,亞洲各國的都有。

門前有泰戈爾塑像,有儒教“五常”碑。門側一個小亭子,日本人贈送的。整個建築樣式是唐代那樣的大屋頂,如日本奈良的招提寺或揚州的鑒真紀念堂。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