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育瑄 圖片來源:親子天下楊煥世攝

一直到2000年的PISA(國際學生評量)測驗,波蘭中學生整體的排名成績低於OECD平均,在43個國家裡,波蘭僅能勉強擠上第25名,連中段班都排不上。

波蘭政府開始推動一系列的變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小學升國中前,安排了一年的探索,先停下進度,喘口氣。

波蘭的教育改革就讀小學的年齡從原本的七歲提前到六歲,但是在進入國中之前,安排為期一年的「適性探索年(Gap Year)」,把成績差和成績好的學生重新打散,並在這一年增加一些通識課、彈性課。一方面複習過往課程,一方面也讓學生感覺換個新氣象,重拾學習「胃口」,也更了解學習取向。

除了重新打破升學的架構,波蘭也投資在老師身上。為了因應新政策,波蘭新蓋約七千所國中,新的老師為了證明自己有能力任教,個個動機強烈又優秀,整體向上的教育風氣漸漸帶了起來,進而讓大學入學率一路攀升。因此有更多不同背景的學生入學,大學也重新設計課綱和入學測驗,以調整新的能力指標。

根據波蘭教育部指出,在面對在未來職涯的選擇上,現在的孩子們都能更清楚的了解和判斷,減緩了升學和就業轉換之間固有的掙扎與衝突;此外,2009年波蘭中學生在PISA上的整體成績更是一舉打入前15名,其中閱讀能力更是排名第9;就在短短不到九年的時間,全新的教育方針提升了波蘭中學生的競爭力,全國25至34歲擁有大學文憑的人口數更一口氣增長了百分之三十,這一系列的變革可謂空前成功。

推動這項教育改革的幕後功臣是前波蘭的副教育部部長馬奇尼雅克(Zbigniew Marciniak),他在2007年至2009年時就任,更在2010年到2012年間同時擔任布魯金教育普及研究中心(the Brookings Center for Universal Education)上百萬件學習專案的策略顧問。

到底波蘭教改的核心價值是否能推向全世界? 以下是布魯金教育普及研究中心對馬奇尼雅克的專訪:

Q:波蘭學生自西元2000年以後,學習成效呈現巨幅成長,你認為其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什麼?

A:我認為主要成功的原因由歷史和經濟因素共同組成,波蘭正處於一個歷史轉變的特殊時刻,在迎向全新社會制度之初,我們為了深化這樣的改變做準備,這是其一的因素。第二,波蘭的經濟情勢也對這波改變有推波助瀾的影響,當「失業率」在共產主義國家出現後,父母開始思考「我該怎麼幫助孩子確保未來的出路?」,大部分家長發現「教育」是條正確道路,想獲得更有保障的工作,需要有更好的教育,那就是波蘭教育發生改變的開始。許多父母決定將小孩送入大學就讀,於是,波蘭的大學入學率在90年代後期有五倍成長之多。

Q:父母鼓勵孩子進入大學就讀的心態轉變,對於整體教育制度造成什麼樣影響?

A:波蘭這一波教育改革主要是因為社會整體氛圍的影響,而不是因為政治因素,「讓孩子進入大學為首要前提」這個概念確認以後,其他相關政策陸續跟進,連帶造成「進入前段大學」以前,必須先「進入頂尖中學」的風氣,從而影響中學改變的氛圍;第二,中學透過孩子提早入學多出來的這一年,定義「適性探索年(Gap Year)」清楚的學習目標,並為孩子安排適性發展的探索機會;接著,政府實施全新的入學測試,加以考核學校為孩子設立的學習成效是否達標,以為孩子的未來做好準備。

逐漸地,這一連串的改革行動受到社會大眾的認同與參與,我們很幸運,如果國家整體氛圍沒有這樣的優勢,那麼波蘭會透過其他的方式推動改變,但可想而知的是路途將更遙遠。

舉例來說,當初施行將入學年齡從七歲提早到六歲時,社會大眾並不買單,因為家長普遍認為孩子還沒有準備好,波蘭整整花了四年時間,經過無數的討論與辯論,最後是因為家長們紛紛嘗試讓孩童提早入學,這項政策才慢慢推行成功。

改變的發生和社會氛圍是緊密連結的,波蘭在大眾普遍對於「改變」抱持正面積極的態度下,更加努力推動,就許多層面而言,改革並不是因為政府訂立最明智的決策,而是因為波蘭的整體趨勢推波助瀾了這項「社會運動」。

Q:波蘭整體教育改革,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如此成功,對此您有什麼看法?

A:我認為推動改變,只有教育本身是不夠的,提出有吸引力的主張更能影響人們跨出第一步,舉例來說,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國家的經濟也會連帶成長,那麼孩子未來進入職場將更會容易,也會產生更好的就業機會。
同時,經濟政策上,增加外商公司進入波蘭的意願,提供孩子更多的工作選擇;這樣一來,人們就比較容易接受,也較可能發生改變。

就算如此,改革仍然會有種種變數,因為許多既得利益者的權益可能會受影響,那麼推動改變就會變得困難。

如果整體社會認為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即使是原本持反對立場的人士也會開始思考如何促成教育改革,相反的,如果社會氛圍不支持、老師不贊同、教育部長也不堅持,那麼反對人士就更有理由拒絕改變,改革就會失敗,嚴格說來,沒有一項重大變革是不費吹灰之力完成的。

成功的改變不僅需要深入人心的價值主張,從教育以外的影響層面開始討論也是很重要的,因為若只是單純為了提升教育品質而改變教育,這樣的主張不會有太多人受到啟發進而支持,而必須從外部影響層面回歸教育核心,才可能造成本質上的改變。

延伸閱讀:
>>虎媽老師戰勝!英國校長:這真的是我們要的教育嗎?
>>臉書跨足教育,要小學生不用到教室也能上課
>>2014諾貝爾獎得主中村修二:如果我是教育部長,我就完全廢止大學入學考試制度!
>>美國寄「肥胖信」 幫學生減重效果差

本圖/文由「親子天下」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波蘭教改:小學畢業留白一年探索 讓學習開胃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