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劉永健  

近日新北市某國中發生學生遭同校同學持彈簧刀砍傷不治事件,引發社會高度關注,據報導持刀傷人的學生之前便有相關紀錄,但整起事件的背後,我們不禁要想,教育究竟出現什麼問題?我們要求學生在各項國際評比上拿下高分,是否忽略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對於成績不佳的學生,我們真的有做到課業及心理的輔導嗎?

尤其在國高中階段,青少年正處於血氣方剛的年紀,雖然近年來教育部不斷要求學校宣導反毒、反霸凌,各校還必須繳交相關成果代表確實有宣導,但是以對家長的宣導為例,需要被關懷的個案家庭常常因為工作因素而無法出席,學校也沒有較好的應對之策,於是這些家庭不僅處於經濟的弱勢,長久下來更成為教養的弱勢,其子女缺乏有效的家庭情感支持,自然會被同儕所吸引,企圖在同儕那邊得到成就感。而對學生的輔導除了輔導個案數量的要求以外,卻沒有探討輔導是否有效?以及後續是否有轉介機制,能對學生提供更有效的幫助。

暴力 衝突 戰鬥 孩子 小學年齡 男性 操場 教育 學生 高加索 侵略 男孩 憤怒 孩子 人 兩個人 橫 學科 人 瞳孔 戶外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這種現象其實不僅在國高中出現,近年來甚至國小也已經出現學生動輒以三字經互相問候對方,甚至捉弄同學害同學受傷,教育部雖然成立校安通報機制,但學校端能做的也只是通報之後加以輔導,至於輔導後的成效也無人追蹤。

事實上,每一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寶,對於孩子的情緒控管應該比單向的要求成績更重要,而這些教養不只是學校的責任,而是政府應該及早建立起完善的社會安全照顧網,結合醫院、社政單位等定期傳達相關教養資訊,也賦予學校更多的權力,讓學生知道EQ比IQ更重要,每個學生能夠朝著自己的興趣發展,而不只是人云亦云,遇到爭端時跟著起鬨,唯有社會一同努力,才能有效減低青少年犯罪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