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生(長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教授)

多年前,因工作關係搬到龍潭鄉下,宿舍有個很大的後院。我試著在後院種菜,買了絲瓜苗,搭建棚架,鬆土、施肥、澆水、抓蟲,忙得不亦樂乎。經過一段時間細心呵護,絲瓜藤終於開花,然而果實來不及長大就已潰爛,原因不明。

三番兩次的失敗經驗讓人挫折,當農夫遠不如預期容易。太太善意勸我,菜市場花20元就能買到一條絲瓜,何苦自找麻煩?經過請教有經驗的農夫,研判絲瓜是遭果實蠅或蜜蜂叮咬,最後用套袋解決了問題。

種瓜過程雖然辛苦,但看著小絲瓜一天天長大,很有成就感,這是旁人無法體會的經驗。人生經歷就像種絲瓜,過程中可能遭遇各種挫敗,但最後的豐收令人期待。

二子相繼過世  悲傷忍耐得安慰

鄰居有位李媽媽,她有三個兒子,老二因病過世,李媽媽很難過,但勉強還能承受。半年後某天,突然接到老三朋友來電,告知老三在睡夢中過世。半年內遭逢兩個兒子相繼過世,李媽媽幾乎崩潰,走不出來,落在很深的憂傷裡。

李媽媽不信主,但她的大兒子是基督徒,看到媽媽如此憂傷,就一直勸說媽媽去教會,但李媽媽從不肯答應。某個主日,李媽媽主動來到教會參加崇拜,她心想,我就去參加這麼一次,好向兒子證明去教會也沒什麼用,免得兒子一直嘮叨。

牧師講完道,開始要大家低頭禱告。李媽媽心想聚會終於結束了,準備離開。這時候她突然看見過世的兒子出現在講台上向她揮手,旁邊站著一位穿白衣的人,兒子沒有講話但臉上的表情是喜樂的,用手指著旁邊的白衣人,意思是祂在照顧自己。兒子看了李媽媽一會兒,又比了個手勢,意思要離開了,之後就完全消失了,這時牧師剛好禱告完。

當然別人是看不到這些異象的,李媽媽當場被很深的安慰,她知道主耶穌是在告訴她,兒子在祂那裡,過得很好,不要擔心,主沒有離棄她。後來李媽媽就開始參加教會小組,也才講出了這個見證。

困境忍耐等候  上帝介入轉變

面對人生困難,有時我們無計可施,只能忍耐等候主。忍耐是一種複雜的情感經驗,它可以帶來正向情緒和動機,促使我們追求更高的目標和挑戰。

腦神經科學研究發現,忍耐與獎勵迴路有關,獎勵迴路是大腦中負責處理獎勵和動機的區域,包括紋狀體、前額葉皮層和邊緣系統等區域。當我們完成一個充滿挑戰性的任務時,獎勵迴路會釋放多巴胺等神經傳導質,產生愉悅和滿足感,進而強化我們的行為,讓人更願意忍耐。因此,當人們經歷艱辛達成目標時,會讓人更有成就感。

反之,不須辛苦忍耐即可達成的目標,無法釋放多巴胺,沒有什麼成就感。這也間接解釋了,為何基督徒分享見證,總讓人印象深刻,特別感動人心。

見證向人傳遞上帝如何幫助我們改變困境,在忍耐中殷切等待,最後經歷上帝介入帶來的轉變成長。雅各書五章7節說:「弟兄們哪,你們要忍耐,直到主來。看哪,農夫忍耐等候地裡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

農夫急於收成  麥穗無法結實

「秋雨」影響著種子發芽,「春雨」幫助幼苗成熟結實。生命需歷經秋雨、春雨才能成長,在忍耐中磨練出的老練,特別激勵人。

有個農夫經常埋怨上帝不懂農務:「如果讓我控制天氣,一切會更好。」上帝對他說:「可以如你所願控制天氣。」

農夫說:「現在要晴天!」太陽立刻出現,隨即說:「下雨!」天空立刻降下雨來。農夫急著收成,他經常讓陽光出現然後立即下雨,周而復始,於是種子快速發芽長苗。農夫得意地說:「我比上帝更知道如何控制天氣!」

但莖雖抽高長葉,農夫卻發現麥莖並未抽穗結出子粒。上帝問:「你的小麥在哪呢?」農夫不解道:「我控制了陽光和雨水,怎麼會沒有收成呢?」

上帝說:「你只靠手段催化降雨,卻從不翻土施肥,沒有白天與黑夜的間歇,秋雨春雨的等待,讓根莖成長穩固,當然結不出麥穗。」

生命經歷挑戰  辛苦才有豐收

在巴勒斯坦地區,河流在雨季時會氾濫,但夏天時卻常缺水,呈現兩極化現象。耶路撒冷南方的曠野,因著這些河流間歇性的氾濫與乾涸,反而滋潤了土壤,帶來蓬勃生機。生命只有經歷挑戰,擁有喜悅與痛苦、沮喪與快樂才可能成長,忍耐後才有豐收。

詩篇一二六篇5-6節說:「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描述以色列民被巴比倫擄到異鄉後歸回的心情,歷經70年漫長艱辛的等待,最後因上帝的憐憫,凡願意回故鄉者皆可歸回。

詩篇用農夫流淚撒種比喻忍耐等候,預告辛苦後會有大豐收。我們在忍耐苦難時,得勝的祕訣是經歷耶穌的同在,讓祂參與幫助我們生命改變。

年紀越長記憶越衰退,不太能記得主日講道內容細節,但即使時隔多年,仍可清晰記得李媽媽的感人見證。見證總能觸動人心,聽著故事主角娓娓道來,一路走過的風霜雪雨,令人感同身受,磨練出的豐收生命,讓人深刻難忘。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殷切等待 經歷忍耐後的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