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喬依絲編譯 Photo Credit: freephotocc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錢多、事少、離家近」,這是許多人會常常放在嘴邊的玩笑話,充份表達出每個人內心對這種完美工作的渴望,但能夠如願的人實在少之又少,加上以台灣的職場生態,這樣的渴望近乎奢求。大家恐怕沒有想過,在勞工工時遠遠低於台灣的歐洲,已有公司實施「無限特休」政策,也就是說特休不再是以年資計算,而是毫無限制、由員工自行安排,如此「大方」的公司並非只有一家,反而是越來越普遍,完全超乎想像。

Chris Lang任職於軟體公司Bynder美國分公司,其總公司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公司已開始實施「無限特休」政策並且鼓勵員工多加利用,而Chris在年薪已超過原先預期的規劃之下,前年休了3週假期,去年休了6週,而今年打算休到8週。Chris認為大多數人難以執行休假的困難點之一就在於放不下工作,不知何時可以安排休假,他說「你必須告訴自己 : 我的工作不是在拯救生命,而這也不是世界盡頭」。

許多人會擔心,休這麼多假會不會影響工作或是阻礙升遷,但經由願意利用公司福利休假的員工績效發現「完全不會」。而大家遲遲不敢真正休長假的最大障礙就是「擔心同事會怎麼想」,加拿大蒙特婁Gsoft公司29歲的總監Jacob Shriar表示「不要偷偷休假,而是要盡量事先讓同仁們知道」,他會不斷提醒大家他的假期時間,並且寫在會議室的白板上,而這樣的作法,也使得員工自己在休假時不會有罪惡感或恐懼。

「努力地工作、盡情地玩樂」,這是樂於休長假者的座右銘,不過他們也並非一昧地埋頭規劃年度長假,相反地,在長達數週的專案挑戰完成後,他們會安排個短短幾天的假期來稍微放鬆,也讓大腦可以適時地休息。

當然休假期間,工作上的緊急狀況及必要的電話仍然必須處理,因此在休長假前,花點時間建立聯絡機制,讓同事知道何時及如何在你方便時可以聯絡上你,這是責任態度問題。當假期結束時,迅速與工作重新接軌是首要目標,也可降低假期症後群的失落及憂鬱。通常可利用收假前的週末,先行過濾一遍電子郵件,整理出待辦事項的優先順序,接著週一上班時將能立刻進入狀況,並且有效率地接手工作。

台灣勞工階級大多甘心犧牲奉獻、認真負責,對於休假總是敬而遠之,深怕影響工作或是影響考績,但反觀歐美先進國家的工作模式 : 加強工作效率、適時安排假期使身心放鬆,所帶出來的產能似乎比終年埋頭苦幹來得高,值得台灣勞資雙方好好思考。

Reference :
These are the secrets of constant holidaymak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