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張怡穎 

近年來,台北市前市長柯文哲飽受政治風波纏身,他以清廉形象出道,昔日射向政敵的弊案飛鏢,似乎在政治的輪迴中反射回自身。柯文哲在政治路上的每一步,從光輝的開始到當下的困境,逐步展示了台灣政治的複雜性和無常。

柯文哲最初以破除黑暗和腐敗的政治英雄自居,並在任內強調要淨化台北市的行政體系。然而,政治的現實往往比理想複雜。柯文哲的多項政策和決策,如今遭到各方的質疑和檢視,尤其是在不動產和城市開發方面。

首先談到的是「北投士林科學園區」市有土地的招商案。根據公開資料,該案涉及將一塊地分割為三部分招標,結果兩塊以明顯低於市價的價格被新光人壽得標。更引人注目的是,柯文哲的副總統搭檔,吳欣盈,與新光人壽有直接的家族關聯,這樣的背景使得整個招商案看起來不僅透明度不足,甚至帶有利益輸送的嫌疑。

再來是「台智光」的BOT案件。這是一個跨越數屆市府的大案,涉及到的不只是柯文哲一人,但在他任內對於這個案件的處理,尤其是增設的「警用監視器專案」,因為高昂的月租費用和對原有合約的修改,引起了公眾和政界的極大爭議。柯文哲對此的辯解和處理方式,顯示了他在處理複雜行政問題時可能的無力感或缺乏遠見。

ADDY9195
圖片取自:(FB 柯文哲

「京華城改建案」則是另一個爭議點。該案的容積獎勵極為慷慨,遠超過合理範圍,這不僅引起業界的質疑,也使市政府在公平性和透明度上受到質疑。柯文哲的回應,常常是強硬和直接的,這在政治上可能有效,但在建立持久的信任和透明度上,卻可能產生反效果。

根據統計數據,台北市在柯文哲任內的一些主要發展項目,不僅在執行效率上受到質疑,其財務和合約條款的透明度也經常成為爭論焦點。公眾對於政治透明度的要求越來越高,柯文哲市府在這方面似乎難以完全滿足這些期待。

結論上,柯文哲曾是台北市政壇的一股清流,但政治的實踐和理想的距離,讓他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由於其政治路線和政策的爭議,他的形象和支持度遭受了不小的影響。從政治清新的代表到被質疑的政客,柯文哲的政治旅程反映了台灣政治環境的多元和複雜性。這是一個關於政治責任、透明度和民眾期待的故事,也是對台灣民主健康度的一次重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