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敬彥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台灣留學生林薇(Vivi)日前發表「一封致予譚德塞博士的公開信」的文字和影像為台灣勇敢發聲,引起社會及輿論的極大迴響。林薇的父親、點點滴滴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台灣自主學習暨父母成長推廣協會擔任創會理事長林作賢老師四月14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感謝主,他很欣慰女兒在關鍵時刻為國家挺身而出的勇氣和行動。
林作賢表示,女兒從小就跟著父母一起上教會及參加小組和團契,他從女兒年幼時,就用以色列「不畏權威及看重獨立自主思辨能力」的家庭教育,來培育女兒。對於年僅22歲的女兒能有如此堅定、勇敢而成熟的表現,林作賢在受訪時不住地感謝上帝。林作賢說,他是第二代的基督徒,他的媽媽把信仰傳給他,他也就是藉由身教來培育女兒可以把聖經話語的教導化為祝福的行動,在看到需要的時刻,勇敢挺身而出,感謝主,他要跟女兒說:「爸爸以妳為榮,要保重身體,注意安全,神與妳同在」。
破碎的原生家庭 因信仰用正面的態度教養女兒
林作賢接觸基督信仰是媽媽的引導,生長在八口之家的他,原本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卻在父親外遇有小三之後,整個家庭都變了調。林作賢的媽媽被小三用滾燙的開水燙死,20年後,連爸爸都被小三用電鍋砸死,走過家破人亡的傷痛,曾經有過輕生念頭的林作賢,最終勇於面對人生的考驗,不但原諒了爸爸,原諒了小三,更用正面積極的態度來教養獨生女林薇,讓女兒成為一個正面積極且充滿陽光的年輕人,林作賢受訪時談到:「是上帝的愛,改變了我!」
本身是第二代基督徒的林作賢,當初認識信仰是因為他的母親。當時林作賢的父親和外遇的小三離家出走,母親每天睡不著,有位盧弟兄就像天使般,頻頻來敲家裡的門傳福音,心中有苦說不出、束手無策的母親,最後接受了福音,晚上開始睡得很好。後來母親便帶著六個孩子來到教會,而這也開啟了林作賢的信仰之旅。
後來媽媽被小三燙死,在失去家庭倚靠下,林作賢和兄弟姊妹住進聖道兒童之家,並選擇讀公費的花蓮師專,到處打工,苦讀發憤圖強,他是在教會和師專團契的照顧和陪伴下長大成人。
在母親死後廿年,林作賢接到消息,他的爸爸被小三用電鍋砸死了,後來,一通來自監獄管理員的電話告訴他,在獄中的阿姨已結束生命。他聽了居然沒有一絲開心,決定自己「該放下了」。他不想再怨恨,不想再活在黑暗的陰影之中。
教導女兒不要怨恨選擇饒恕
談到跟女兒的互動與相處,林作賢說,由於他是媽媽引領自己接觸信仰,且靠著信仰的激勵和幫助,能夠從不饒恕和苦毒中走出來,所以在女兒成長的過程中,他一直帶著女兒進到教會經歷這位又真又活的復活主,他也很坦然地跟女兒分享自己從怨恨到饒恕的心路歷程,林作賢鼓勵女兒跟他一樣,靠著聖經的話語教導,學習饒恕和愛人,不要怨恨環境,要勇敢面對挫折與人生的低谷,放下仇恨,專注地把愛和福音傳出去,特別是看到需要時,就要發聲及採取行動。
林作賢感謝主,他的女兒知道爸爸的原生家庭過往不堪的經歷之後,沒有自卑,反而因為這樣以他這個爸爸為榮,也明白爸爸能夠原諒和饒恕加害者的動力就是基督信仰,林作賢記得,女兒高中時卵巢長腫瘤,在生命死蔭的幽谷很勇敢,因為女兒相信耶穌會搭救她,耶穌是患難時隨時的幫助,林作賢說,他在女兒身上看到當年他母親的堅強和獨立,感謝主成為他們全家的救主。
女兒的行動深受爸爸潛移默化
對於此次林薇在關鍵時刻,能夠勇敢站出來為台灣發聲,林作賢也在個人臉書貼上女兒去年父親節前夕寫給他的信,以及父女兩人在宜蘭伯朗大道看熱氣球和滿目金黃稻穗的親子照。而這封信的內容,也透露出林作賢的信仰及親職教育,深深地潛移默化影響了林薇。
林薇寫道:
父親在我心中的角色,不再是童年的大玩偶,長大以後,更像是一個智者。我習慣於把心中最深切的迷惘與他分享,從人事管理、未來發展、國際時事,甚至情感迷思。
比起說教的形象、教訓的模式,為人師長的父親,更像是一個哲學家。父親總推導著他的思路,也引領著我去思考。他從未給我明確的答案,反倒在每每好似呼之欲出之時,保留空間,讓我迴盪出自己心裡真正的聲音,教會我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卻從沒強加於我該如何做決定的方式。我知道,因為他相信,我會悟出屬於我的流程,就像他也有他的迴路。
長大以後,父親仍舊像個堅實的港灣,卻不再拉著我靠岸。他始終用厚實的肩臂,配上溫潤的嗓音,緩緩告訴著我,好好去闖,但,這裡是家,永遠等你,我就在你的後頭,只要你需要,回頭就看得見。
父親於我,恰如遠山,那樣堅定;恰如冬陽,那樣溫暖;恰如稻田,飽滿而謙遜,踏實而不卑不亢,從遇而安,彈性而不將就。爸,謝謝你,我愛你!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林薇為台灣向世衛發聲 父親林作賢倚靠信仰走過傷痛教會她勇敢堅強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