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詠。(圖/黃郁修攝)
從台大電機系到IBM首席科學家,從台南一路拚到美國紐約,這條路,林清詠走了22年。
去年,林清詠離開IBM,在紐約第五大道創立新公司Graphen,強攻人工智慧領域。這家公司成立才一年多,就已拿下中國銀行和另一家國際頂尖銀行的訂單。
今年8月,48歲的林清詠回到故鄉台灣,宣布成立台灣分公司。少小離家老大回,在台灣,林清詠仍是陌生的名字,但在國際網路和多媒體研究領域,他過去的成績令人驚豔。
今年8月,48歲的林清詠回到故鄉台灣,宣布成立台灣分公司。少小離家老大回,在台灣,林清詠仍是陌生的名字,但在國際網路和多媒體研究領域,他過去的成績令人驚豔。
林清詠在哥倫比亞大學拿到博士後,就被IBM華生研究中心看上,一手創立該中心的網路和機器學習部門;35歲,他成為哥倫比亞大學電機及資訊系教授,也曾在華盛頓大學和紐約大學授課;41歲,他拿到IEEE(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
一項神奇研究助IBM大賺
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時,與林清詠同一位指導教授的台大資工系教授徐宏民說,林清詠是「標準很高,做事非常拚命的人」。
他在IBM時,被美國國防高等計畫研究署(DARPA)看上,資助2500萬美元,委託他領導10所大學的研究學者,研究一個從來無人討論過的問題:「如何從網路上的資訊,預測一個人是否會犯罪?」IBM因此創造出一項名為Small Blue的系統,「光是這個系統,一年就替IBM賺進一億美元的收入。」
不過,早期研究圖形的林清詠,新公司研發的系統,卻是以替企業做網路安全服務、降低不良貸款風險等需要的人工智慧功能為主。採訪時,他更直言,正在與中研院化學所合作,要用人工智慧開發醫療相關的應用。我們不免好奇,網路安全、不良貸款到醫療,這家新創公司怎麼全都能做?
林清詠一輩子都花在研究和人工智慧相關的電腦視覺和圖學上,他因此踏入圖形運算(graphic computing)領域,讓人們有機會看見過去無法發現的細微現象。「Graph這個字,中文譯成圖像是錯的。」林清詠解釋,在《韋氏字典》裡,Graph的定義是「一群點的組合,這個組合足以滿足一個特定的關係」。關鍵在於「關係」這兩個字,他是電腦圖學和網路學的頂尖高手,2001年時,他就開始教電腦如何自動辨識影片裡的桌子和椅子。
他舉例,如果要教電腦自動辨識出一張照片裡的腳踏車,電腦看到的腳踏車,可能只有腳踏車的握把、被遮掉一半的車輪和一部分車架,難的部分是教電腦看懂每樣東西之間的關係,才能讓電腦即使只看到不完整的圖形,也能自動認得「那是一輛腳踏車」。
他悟出自己研究的關鍵,其實是螢幕上每一小片的資訊和另一片資訊的關係。2006年,他突然想到:為什麼不能以分析圖片的技術,用來分析社會問題。
看過電影《駭客任務》的人,就能理解他的想法,在這部電影裡,每一樣東西都是其他更微小的資訊網絡構成。林清詠的特殊之處在於,他從此換了一個眼光,把所有東西都看成一個網絡,透過分析這個網絡裡的資訊,就像教電腦辨識人臉一樣,能辨識過去無法發現的現象,提早做出判斷,甚至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我們的大腦,其實也就是一個網絡。」林清詠說。
美國國防高等計畫研究署就是為了這項技術找上他。他回憶,當初美國國防部希望開發出一種技術,透過分析網路上的資訊,就能預測一個人是否會犯罪。
在IBM,這項技術變成一項大有賺頭的管理工具。林清詠回憶,他發展出一種工具,能把公司內每一個人的人脈定出價格。他舉例,當問題發生時,大家都找誰來解決問題,一流專家遇到問題時,又是由誰找誰來解決,得到什麼樣的回應。攤開這張網路圖,你就能發現,某些人雖然未必位高權重,但卻能動用比別人更多的資源。
但更深入的應用,則是如何發現哪些人可能會是下一個「搞破壞」的人。他舉例,2010年時,將60萬份美國政府機密文件洩露給維基百科的美國大兵曼寧,如果用他的系統分析,就能提早發現他即將造成美國歷史上最大的資安洩密事件。
「這些發現會是從很多很小很小的現象開始,逐步升高。」他分析,一開始,會發現他和周邊的工作人員衝突變多,通訊中罵人的資訊數量變多了,接著,他工作壓力變大,一天工作時間超過10個小時,他可能被派往戰區,此時他自己性別認同的壓力也在上升,壓力一個一個往上加。曼寧開始不認同自己做的事,最後他一次提供60萬份機密文件出去。
Pre-A輪估值達5000萬美元
在舊的系統裡,這些行為都會被當成獨立事件,吵架不代表他就會洩密,但林清詠的系統卻提供了一個新觀點,可以同時分析每一個個體與外界的關係,預測他的下一步動作,這套系統不但能用於預防犯罪,還可以用來做商品推薦。
現在,中國銀行紐約分行就採用他開發的系統,管理網路安全,因為人的行為經常是資安最大漏洞。另一家銀行也採用他的系統,管理放款給企業的呆帳。原理如出一轍:把企業當成一個個的人,透過分析每家企業的金流、營運、財務、產業狀況,就能預測這家公司是否能準時還款。「如果他所處環境裡的其他上下游公司都出了問題,他可能出問題的機率也會變高」,他的平台可以同時分析500種變數對一家公司的影響。
不過,這些技術現有的關聯式資料庫做不到嗎?「以前的關聯式資料庫,是一個表和一個表連動,」林清詠說,他研發的新平台,只要一個數字動,整張關係網裡的數字都會跟著動。
在台灣,他還希望將這套技術用在生物醫學上。「現在的醫學相關研究,還有很多沒找到的因果關係。」他說。
林清詠的公司去年剛成立,Pre-A輪的估值就達到5000萬美元,他的合作夥伴包括美國知名的史隆-凱薩琳癌症中心;在中國,他也正在和理脈法律事務所合作,要把AI(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用在法律上。
當年,輝達(nVidia)把原本計算圖形的處理器,用來解決人工智慧的問題,從此一飛衝天;現在,林清詠要把分析圖形和網絡的技術,拿來分析人類社會的問題。他的職業生涯前半段,處處充滿驚奇,後半段值得期待。
本圖/文由「財訊」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林清詠打造AI基地 力拚人生下半場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