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時杰表示,肺腺癌是國人最常見的肺癌類型,其中約一半屬於基因突變。
晚期肺癌沒得救?精準醫學時代來臨,許多癌症患者將希望寄託於標靶治療,但對於罹患「新國病」的肺癌患者而言,仍有相當高的比例不適用標靶治療,後期常常面臨無藥可用的窘境。對此,陽明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張時杰認為免疫療法是一個新希望,最近就有一名奶奶在接受免疫治療後,讓癌症指數在2個月內從破百下降至7.5,重燃生命契機。
阿嬤骨盆痛難行動 確診晚期肺癌轉移
收治這位患者的張時杰表示,這名奶奶高齡70,沒有抽菸的習慣,也未有空氣汙染或石綿、粉塵等職業場所的暴露,某日因骨盆疼痛影響行走和輕微呼吸不順而就醫,經詳細檢查後,發現竟是肺癌惹的禍,且癌細胞已經轉移至骨頭和肝臟,確診為晚期肺癌。
一般來說,晚期肺癌患者在決定藥物治療前,需先進行腫瘤基因檢測,檢測結果為陽性者可直接使用標靶治療;基因檢測結果為陰性或使用標靶治療效果不佳者,則建議採取化學治療。
上述患者的腫瘤基因檢測未發生突變,在一線合併使用2種化療藥後,雖然腫瘤縮小了,但生活作息卻也被疲勞、食慾差等副作用而打亂。幸好,後來患者在醫師的建議下,於二線治療時改用免疫治療,結果短短2個月內,癌症指數從破百降至7.5,效果比單用化療更顯著,且過程幾乎沒有明顯的副作用,生活不受影響,大大提升對抗癌症的決心和信心。
一線化療對抗肺癌 小心抗藥性和副作用2瓶頸
張時杰表示,肺腺癌是國人最常見的肺癌類型,其中約一半屬於基因突變。目前臨床研究和證據顯示,這類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在確診後使用標靶治療,平均可延長存活期約24至27個月。另一半非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無法使用標靶藥物,在過去只有化學治療的選項,平均存活期僅剩一半,約13至14個月。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化療做為第一線藥物,縮小腫瘤的效果不錯,但疾病的穩定控制期大約只有半年,後續若因抗藥性導致治療失敗或效果不佳,必須啟用二線化療藥救援,屆時的疾病穩定控制期大約只剩3個月左右。而且,化療經常伴隨著掉髮、嘔心、嘔吐、食慾不振和白血球下降等副作用,也常常是消磨癌友意志力,導致抗癌未果的關鍵之一。
抗癌新武器「免疫療法」 突破治療僵局
為了突破化療效果遞減和副作用的治療困境,目前國內已核准免疫療法作為晚期肺癌患者的二線治療新選項。張時杰表示,根據臨床醫學研究顯示,相較於傳統單用化療,患者在二線使用免疫療法的整體存活期延長40%、死亡率減少近3成,且副作用降低。
免疫療法誰可用? 生物標記檢測非絕對必要!
治療肺癌的過程艱辛又漫長,雖然免疫療法是一個相對舒適的新選擇,且可單獨或搭配其他治療使用。但,「誰適合使用免疫療法呢?」醫界還沒有一致的結論。
張時杰醫師指出,雖然檢測PD-L1表現量能當作參考,但臨床資料顯示PD-L1表現量大於50分的第4期肺癌患者僅有15%至20%,且研究發現其他PD-L1未達50分的患者接受免疫治療也有一半的改善效果,加上免疫療法「一旦有效,停藥後仍持續有效」的特性,顯示晚期肺癌患者不一定要先做PD-L1檢測,直接先試免疫療法,更能趁早抓住治療延命的良機。
九成女性肺癌未吸菸 定期健檢揪癌蹤
對抗癌症,及早治療很重要,早期發現更重要!許多人將抽菸和久咳不癒視為肺癌的警訊,但醫師提醒,國內9成女性肺癌患者沒有抽菸史,也沒有咳嗽或胸悶等典型症狀,建議民眾還是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以利早期發現和治療。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