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苡絃

哈克(黃士鈞) 在《「愛上了,就回不去的…」翻過來看世界之24》(http://mypaper.pchome.com.tw/huck103/post/1332486447) 這篇文章裡,提到了兩種狀態,一種是having,跟having相反的叫 being。

他說「having」指的是擁有的、收集的、有些是如果沒有了,會難受的;being指的是一份存在的美感狀態,感覺自己真的活著,活出味道來,活出感覺來。

我想,在旅行之前,我有比較多的having的狀態。總是想要這個想要那個。我要有好成績,我要上好學校、我要找到好工作,我要有錢,有房子,有漂亮衣服,有很多可以跟別人比較之後不會輸掉的東西。

因為這些追求,我隨時隨地都無法保持在當下,因為總是有一種要去追求未來的焦慮,覺得自己什麼都沒有的焦慮。就算擁有了那些曾經想要得到的having,那些快樂也只是一下下,馬上就要再尋找下一個having。

旅行後,卻發現自己追求having的慾望少了,享受being的時間多了。這個大概是很多旅人都有的共鳴。

因為你所擁有的就是一個背包,才知道原來生活需要的就這麼少,一個背包已足夠,多地都會成為旅途上的負擔,所以也不追求要擁有什麼。

少了追求having的心,就多了一點給being的空間。也就能感受到很多活在當下的狀態。才能夠被每天都有的日出和日落感動。能夠好好的跟著一朵雲流動。

一直很喜歡這句話,「雲的所到之處都是目的地。」活在每個當下,每個being中。

哈克在文章裡提到的,是一種更高層次的being,是一種「愛上了,就回不去了」的being。一旦開始就停不下來的。比如說以前寫文章是為了想要有好成績,為地寫的比別人好,是一種having,現在寫文章,則是為了跟自己更真實的對話,真心地想要分享,也感受的到把心裡那些完整表達出來的舒暢感,這個時候,寫作就變成一種being。因為覺得這種being很美好,所以就一直寫一直寫了。

這個時候的being,不需要比較,不需要競爭,不需要跟別人交代,感受到自己就活在生命之流裡。真的是「愛上了,就回不去了」!

但是每天在生活中,我們也能創造一些being的時刻。這些時刻,不一定要靠旅行才能轉換。有些時候,生活有些having的必要,那也是一種幸福。

常常看到高中同學的老公,下班後在臉書上分享等著懷孕的老婆回家的心情,上傳的食物照片,也都是為了給老婆補補身子特別準備的。工作賺錢,可能是一種having,但是為老婆準備食物的當下,卻是一種being。

希望生活中的having能少一點,being能多一點。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旅行的26個副作用─ A, Appreciation
大陸城市發展的象徵:綜合體
各國情人節如何度過?
勾勒幾筆重慶城市風貌
帶您認識歷史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