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病況常被民眾忽略,加上國人普遍篩檢意識不足,易延誤就診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期。
資深藝人賀一航近期因大腸癌病逝,再度引發社會大眾對於大腸癌的關注,大腸癌發生率已常年蟬聯全國十大癌症之冠,其發病時程短,病情不易察覺,常被民眾忽略,加上國人普遍篩檢意識不足,易延誤就診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期,是國人不可輕忽的病症。
腸癌患者年輕化 外食易提高致癌機會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副部長王輝明表示,罹患大腸癌大多數與日常飲食及生活型態息息相關,加上現在外食主義當道,大腸癌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在蔬果量攝取較少且沒有規律運動的情況下,經常食用高熱量炸物、燒烤,易誘發致癌因素。王副部長進一步指出,大腸癌並非絕症也不難預防,民眾應定期篩檢,如發現異狀應積極就醫接受治療,建議高風險族群,40歲開始做腸癌篩檢,每年做一次例行檢測,並注意日常飲食習慣,一般風險者,50歲就直接做一次大腸鏡,若正常可隔5年再做一次,如此雙管齊下可有效降低大腸癌發生。
腸癌、痔瘡傻傻分不清 恐錯過治療黃金期
所幸,政府近年來持續在各大醫院推動腸癌篩檢服務,提高民眾的篩檢意識。透過糞便潛血反應測試、大腸鏡檢查等篩檢,協助患者及早發現與治療。不過,據統計指出,卻有近四成使用糞便潛血反應呈陽性的患者,自認為出血的狀況是痔瘡引起,或由於各種原因進一步接受大腸鏡確診的意願低,導致錯過治療的黃金期。
新式糞便基因檢測 精準篩檢揪癌蹤
針對大腸癌篩檢,目前有基因科技業者引進美國FDA通過之「新型糞便基因檢測」同性質技術,並針對台灣本土特性加以驗證及研發,不僅操作簡單、可自行在家中進行採樣,提高篩檢便利性和安全性,該基因公司執行長吳夢楚表示,此新式非侵入式檢測法,民眾檢測前無需任何飲食限制,和冗長的腸道準備步驟,提供國人全新的篩檢選擇。此外,新式基因檢測可以補足傳統糞便潛血反應測試不足的缺陷,不受其他出血反應干擾,準確度可達九成,希望能藉此提供國人更有效簡便的大腸癌篩檢方式。
腸癌初期無病狀 定期篩檢保健康
王輝明副部長補充,大腸癌雖被喻為台灣國病,但非為絕症,早期發現與治療是提高存活率的不二法則,目前早期大腸癌患者且接受妥善的治療,存活率可達九成以上。基因公司執行長吳夢楚對此呼籲,不論是糞便潛血、大腸鏡或是糞便基因檢測,都應視自身狀況,在醫師的建議下使用,才能讓檢測更全面,一旦檢測有異狀時,應立即尋求專科醫師諮詢與治療,想要有效遠離腸癌,就從定期篩檢開始。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