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陳木村

在我們學生的時代與方式,就好像是一個空盒子,老師盡情地把無數的知識、資訊、與概念全部給放進這些空盒子裡,而身為學生的也都是照單全收,至於未來要如何運用,那就不得而知了,這也是造成很多學非所用、畢業更加茫然的原因。

其實教育並非只是要填滿空盒子,而是要帶出並引導已經存在的個人內在思維。所以教育不僅侷限於學校裡,而是每個人終生的學習與過程,必須隨時引領出自身內在的知識,並運用在生活與過程裡。所以如果將教育的本質教化為只在於爭取學位文憑、考試及格、成績名列前矛即可,等畢業後再找到一份事少、錢多、離家近的工作,那麼我們的教育結論跟機器人又有何差異呢?

我們缺乏一股在既有特殊潛能之下的教化,所以難以被教化成為具有潛能,或是具有判斷的人,因此當進入社會之後,容易產生對世俗的不滿、記恨與仇視,同時也忘了應隨時對自己的調適與再教育,這也是台灣成人教育之所以未能全面發展的原因之一。

最近一些我所輔導企業的朋友,都跟我提及此事時,大家都有著共同的感觸。因為很多友人的小孩雖然是研究所畢業的,但是對於自己未來的人生幾乎是茫然與恐懼,也缺乏一股企圖心與熱衷,都不知道該如何著手,有些人最後只好成為啃老族。而這些當年一味只鼓勵小孩只要努力讀書就好,其他的事都不用做、也不用擔心,包含家務與各種生活細節等。當這些小孩畢業後就成為啃老族,也沒意願進入父母的企業,每天只想在手機面前滑來滑去,其他的事一概都不會做,也不想做,才讓讓這些朋友既是感慨又無奈,無法想像今天的結局會是如此,當然更無法談及第二代接手經營的事,這能怪誰呢!

也有一些友人跟我談及他的小孩,進了大學一年之後就不想再念書了,因為對讀書沒興趣,只喜歡畫畫、創意、研究東西等。問我該如何?當下我都鼓勵友人先讓小孩辦理休學,然後先進入社會磨練一段時間,同時在理念上必須先給予確立及機會教育,包含生涯規劃、物質概念、自給自足、理財觀念、人際關係、學習態度等,並要他們簽下同意書,學習負責的態度,病等他們磨練時間到了,再要求進入學校繼續讀書。

這樣的建議,我發現成效都很不錯,而且每位再回學校讀書的小孩,他的學習態度、溝通技巧及專業知識上,都比其他同學來得好,再加上跟老師之間的互動,也顯得更為成熟與發揮,所以有的小孩畢業後,都被老師留下來當助理或是其他服務合作的機會。

我們每人擁有完整的身體,而身體上有思想、心靈、想像力、創造力等。但當你進入求學時,你就被教育成凡事只有對與錯的結論,而你的身體只是用來照顧其他器官的工具而已,因為我們的教育僅僅是再教育閱讀、書寫、與記憶等。因此我們再如何的高學歷,畢業後有些會面臨生活白癡的窘境,難以就業或創業的能耐,更學不會判斷與應變的能力,尤其是在面對這個充滿真真假假的資訊與環境裡,讓我們是更加無知與茫然呢。

EDU

運用教育的本質再造個人潛能與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