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傳媒 廖綉玉

泰國南部日前發現一頭領航鯨誤食80多個塑膠袋而死,讓人心碎,成為另一個死於塑膠垃圾的海洋生物。海洋塑膠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法國泳將勒康特繼橫渡大西洋後,5日將挑戰橫渡太平洋,預計在180天內挑戰8千公里的征程,穿越太平洋垃圾帶,呼籲世人正視海洋受塑膠污染的嚴重問題。

50歲的勒康特(Ben Lecomte)曾在1998年泳渡大西洋,反海洋污染的他為了喚起世界對海洋塑膠垃圾問題的關注,5日上午他在8人團隊的陪伴下,在日本千葉縣東北部臨海的銚子市下水,將一路向東橫渡太平洋,預計這趟8千公里的旅程將花費180天的時間,最終目的地是美國加州的舊金山(San Francisco)。

為了如期抵達目的地,勒康特預計每天游8小時、50公里,他將順著洋流前進,並配戴驅鯊手環。他表示這趟旅程最困難之處在於心理因素:「這要靠意志力……有時你又渴又睏又痛,這時要跳進冰冷的水裡待8小時實在是很難做到的事。」勒康特將在8人團隊搭乘的帆船上用餐、休息、睡覺。

 

國南部日前發現一頭領航鯨誤食80多個塑膠袋而死,讓人心碎,成為另一個死於塑膠垃圾的海洋生物。海洋塑膠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法國泳將勒康特繼橫渡大西洋後,5日將挑戰橫渡太平洋,預計在180天內挑戰8千公里的征程,穿越太平洋垃圾帶,呼籲世人正視海洋受塑膠污染的嚴重問題。

勒康特這趟「壯游」將穿越太平洋垃圾帶(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又稱為太平洋垃圾島):由於北太平洋環流(North Pacific Gyre)洋流旋轉的方向將周圍的垃圾帶進來,而洋流又將這些垃圾困住,日積月累形成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帶,這條垃圾帶長達1600公里,從美國加州延伸到夏威夷州,並向日本蔓延。這些塑膠垃圾後來分解成塑膠碎片與塑膠微粒,最後進了海鳥和海洋動物的胃。

RCU1

太平洋垃圾帶就位在北太平洋環流(North Pacific Gyre)(Wikipedia/Public Domain)

RCU2

太平洋中部中途島上,一隻死亡的黑腳信天翁胃裡塞滿塑膠垃圾(美聯社)

從1970年代開始就有科學家開始測量太平洋垃圾帶的面積,當時這片垃圾帶每平方公里有0.4公斤的塑膠垃圾,但到了2015年,這裡每平方公里的塑膠垃圾增加到1.23公斤。根據荷蘭非營利組織「海洋清理基金會」(The Ocean Cleanup Foundation)今年3月的研究報告,太平洋垃圾帶的塑膠垃圾約1.8兆片,重約 8.7 萬公噸,是原先預估的 16 倍,面積達160 萬平方公里,約為台灣面積的40倍大。

RCU3

印度孟買阿拉伯海灣的海濱,塑膠垃圾堆積如山(美聯社)

勒康特團隊的大副達利茲(Tyral Dalitz)說,這趟旅程之目的是打破世人的迷思,那就是太平洋垃圾帶並非由大型塑膠垃圾組成,而是由「塑膠微粒」(microplastics)組成:「事實上,情況更糟糕,如今海洋充滿塑膠微粒……與其稱之為垃圾島,不如稱之為海洋的塑膠煙霧。」勒康特的團隊將沿途捕魚,追蹤塑膠污染在海洋食物鏈累積的情況。

 

本圖/文由「風傳媒」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救救海洋!8000公里征程、180天考驗……法國泳將勒康特橫渡太平洋 呼籲世人正視塑膠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