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寶寶 文╱郭珮綺 採訪諮詢╱樂寶兒婦幼診所副院長許逸欣

當生產過程符合媽媽的期待,不管在身體或心理,都會是一個較溫柔且較美好的回憶,而媽媽也會對自己的生產能力更加有自信,不但可以減少孕婦對於生產的恐懼,也能降低產前憂鬱的困擾。

做自己生產的主人

「水中生產」為溫柔生產的一種方式;就溫柔生產的觀點而言,「生產」並非「生病」,因此主張溫柔生產此模式的人認為,應以產婦的家庭與身體自主權為主軸,將分娩有關的自主權交還給媽媽,讓她不再受限於醫療體系的制式化流程(例如:是否需要剃毛、灌腸、壓子宮、剪會陰等問題)但並非完全免除醫療介入,而是在安全的範圍內,達到自己期望的生產方式,確切掌握自身自主權,替生產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

並非立即下水!

很多媽媽會誤會,水中生產指的就是,從待產開始就一直處於泡在水中的狀態,其實並非如此。在臨床上,產程的連續變化中,潛伏期的進展相對而言較緩慢(此時期的收縮,相對而言比較沒那麼頻繁且強度可能比較弱),意指若此時期的產婦浸泡在水中,對於產程是沒有任何幫助,甚至會讓子宮停止收縮,無法加速產程;因此,「水中生產」目前指的是,當生產到達活動期,子宮收縮規律具規則陣痛,且收縮時間也達到3至5分鐘收縮一次的狀況下,就會建議產婦在此時下水,開始進行水中待產。

GJO2

必要條件‧要謹慎

水中生產所使用的浴缸深度需具備一定的深度,才能產生足夠的浮力;以樂寶兒婦幼診所為例,他們將水中生產的條件訂為,水深深達66公分(產婦坐著時可以蓋住肚子,亦或是趴著時可以蓋到胸部下緣),此深度一方面能夠刺激催產素的分泌,另一方面也能減少產婦陣痛時的不適感或浮腫,進而達到加速產程的效果。樂寶兒婦幼診所副院長許逸欣強調,進入水中待產並非一直浸泡在水中,臨床上也指出在水中達90分鐘後,催產素的分泌會開始慢慢減少,因此醫生此時會建議離開水面休息、補充水分,並進行胎心音檢測監測胎兒的身體狀況是否有異,並待專業醫護人員重新消毒浴缸過後再進入。

許逸欣副院長提醒,產婦應足月(>=37週)、無併發症、沒有異常出血(因擔心胎盤早期剝離),及確認胎兒健康狀況無異後,再進行水中生產較佳。

做好功課‧不擔憂

水中生產與一般生產的差異除了地點不同,主要的差異在於刺激催產素分泌、降低使用催生藥物的機會,以到達加速產程的效果;另一方面,再加上水的阻力,能降低胎兒出生時的衝擊力道,在產婦肌肉放鬆、皮膚不會過於緊繃的狀下,寶寶緩慢的從產道滑出,也能降低產婦會陰部的撕裂傷。

許逸欣副院長表示,在水中生產的風險難免會高於產檯生產,主要原因在於生產的過程中,無法預期胎兒是否有肩難產的問題,若是在水中生產過程中遇到此狀況,能處理的空間相對有限;另一狀況為進行水中生產時,由於是在水中,因此較不利於醫生評估出血量,與是否有胎盤早期剝離的狀況,使得水中生產的風險相對高於產檯生產。

GJO3

水中生產‧解惑百科

Q:高齡產婦是否無法進行水中生產?

A:許逸欣副院長說明,醫院沒有嚴格禁止,高齡產婦基本上沒有受限於此;若有疑慮多半是因為相較於年輕產婦,高齡產婦在懷孕的過程中,產生併發症(例如:子癇前症)的機率較高,因此若是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條件下,任何孕婦都可以進行水中生產,並沒有年齡上的嚴格限制。

Q:胎兒出生後是否會有嗆到的風險?

A:胎兒窒息事實上與水中生產並無太大關聯,許逸欣副院長強調寶寶並非一出生就會呼吸,醫學報告顯示,在寶寶臉上靠近鼻子和嘴巴周圍的三叉神經,是啟動寶寶自行呼吸的關鍵之一,因此,寶寶從媽媽產道進入水中的過程,尚未開始呼吸,寶寶必須離開水面後,感覺器官感受到溫度變化(子宮溫度約37度,空氣中的溫度約26度)時,才會開始進行呼吸。因此,若寶寶的臉已經離開水面,就不應再讓寶寶下水。

1806

 

※原文刊載於2018年6月號《媽媽寶寶》376期。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