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劉超

KDC

蓉城:芙蓉開花遍成都

成都還有一個別稱,叫做芙蓉城,簡稱蓉城。由來是五代十國時期出現的,當時是蜀後孟昶執政時期。西元932年後蜀皇帝孟知祥病故,他的帝位傳給兒子孟昶。這位後蜀皇帝在成都稱帝32年。

孟昶稱帝這32年,如若說政績,他沒有哪一樣有美名的,但唯獨他令成都人遍種芙蓉花樹,倒成了他的功績。其實,種芙蓉花樹最先也是老百姓,而不是成都的孟昶。成都遍種芙蓉,花開似錦,從那時起,成都便因花而得其美名–芙蓉城。

時光悠悠,蓉城這名兒始終不能抹掉。孟昶當年命令栽種芙蓉是為了他開心、觀賞。而人們遍種芙蓉則還有美化市容、清新空氣的目的。基於芙蓉樹在成都的歷史影響,1983年5月26日,市九屆人大常委會八次會議決定:正式命名芙蓉花為成都市市花。現在蜀都大道龍泉段,特別是金牛大道兩旁,每到秋天,芙蓉花成排地迎著秋陽,或紅、或白地開放,極為好看。

少城:小街小巷似蜈蚣

成都的別稱還有“少城”、“太城”。有人說少城太城都是一回事兒,都是滿清王朝統治時期修築,供滿人居住的。 這種說法不全面,或不完全對。宋代詩人范成大曾記載說:“少城,張儀所築於城也。土甚堅,橫木皆朽,有穿眼,土相著,不解散。”明代史學家曹學全在涉及到少城考證時,引用一位叫李石的人,他在為詩作序時說:“張儀,司馬錯所築太城,自秦惠公乙巳歲至紹興壬年,一千四百七十六年雖頹圮,所存如斷壁峭立,亦學舍奇觀。學舍在南,則太城可知矣。

上述史籍告訴人們,太城少城都是西元前316年前築龜城時,同時修建的兩座建在西南方向的,比龜城小得多的稱為子城。可能是一座稍大,或先修好,取名便有太城,少城之分。

由此,我們便知道少城非滿清時才修建,才有其名的。

這滿城又叫少城。原來,滿清王朝統治中國時,住成都的滿人全居住在昔日少城境內,並在少城東邊修一城牆與漢人分開,這城牆後來取掉,但留下名兒即今東城根街。由於少城全住的是滿人,便又有了“滿城”之稱。

歷史的歌詠成都的詩詞,普遍都會用到這三個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