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網上流傳一個故事…
媽媽封鎖孩子的IG,孩子發現了便問,媽媽心虛地說:「沒有呀。」
孩子覺得奇怪,是不是自己做了什麼惹到媽媽?
按耐不住好奇心,孩子趁媽媽不在的時候,拿了媽媽的手機,看了媽媽的IG。
如果說FB是大帳,IG就是小帳,擁有個人空間和隱私,抒發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媽媽的IG,每一篇貼文都是有心情寫照的,其中一篇貼文就是孩子自己的背影,背著包包離開家裡的模樣,底下的文字是「我真的好想你」。
孩子這才驚覺自己的媽媽並不是外表的樣子…
媽媽在別人眼中是非常樂觀和活潑的,她有自己的生活和興趣,學習許多才藝,也會參加各種聚會。媽媽肯定也是可以理解,孩子長大後和老公偶爾工作的忙碌,只是可能自己煮了整桌的飯菜,等不到半個人回來吃,要獨自把它吃完。
孩子長大後,有多少個日子,是媽媽一個人在家,一個人面對這屋子裡的空曠…有誰真正關心過媽媽的情緒?
寶寶的「高需求」,讓生孩子,如同24小時on call
「當小孩還是個寶寶時,
好不容易,有短暫的時間,可以在馬桶上滑手機…
好不容易,把寶寶哄睡了,可以攤在沙發上發呆…
但沒幾分鐘,黏人的寶寶又哭了,不抱就跟我生氣。
媽媽絕望地在心中大喊:能不能放過我!」
這些好不容易,都顯得多麼得來不易,在孩子長大前,無數個「好不容易」在媽媽的世界輪迴著。心理學家說:「情緒穩定」和「溫和回應」的媽媽才能養出自信、快樂的寶寶,但卻沒有人問:媽媽的情緒穩定從何而來?
別忘了,全職媽媽帶有一個「職」字
(建議1)
全職媽媽是一種選擇,如同其他工作一樣有付出,他們把精力全投注在孩子身上,割捨在事業上的成就,理當也應該要有自己的休息時間。找一些教育觀念契合的媽媽們,組成一個「媽媽群」,約個時間讓孩子們可以聚在一起玩,由媽媽輪班照顧。
如此,不僅讓孩子能夠結交新朋友,練習語言表達和社交技巧,還讓每個媽媽都能「安心」擁有自己的時光。別小看社群的支持,有什麼問題大家可以一起討論和分享,適當的抒發,是必須的。
媽媽最需要的其實是「快樂帳戶」
(建議2)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的話,可以規劃一個帳戶是「感恩和激勵」媽媽的,不管是帶孩子去親子餐廳或市內遊樂場都好,那些可以讓孩子自己玩,又能讓媽媽放鬆的場所,都是對這段親子關係的投資。
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有時煩心、有時療癒,可這就是真相,無論多難,我們都得和生活和解,走出生命的道路。除了期盼孩子,也給自己一點期待,並適當地給自己一點甜頭,當媽媽都幸福快樂了,孩子才會幸福快樂。
從全天候待命,到彷彿被社會隔離般,沒人可以講話
當孩子長大、離開家裡,媽媽不免會感到「社會邊緣化」,什麼時候開始:
孩子不再耳邊吵鬧…
孩子不再令你擔心…
孩子一年回家五次以內…
孩子的話題你開始摻不上…
當媽媽習慣了20幾年孩子的陪伴,會因為孩子突然不在身邊了,時而感到孤單、時而感到感慨。「孩子,永遠記得媽媽會為你感到驕傲。那什麼時候打電話回家?下一次回家是什麼時候?」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