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Zera

1987對台灣是一個關鍵的年代,那一年蔣經國先生盱衡時事,察覺民主政治是一個不可擋的潮流,於是宣布解嚴,開放黨禁、報禁,允許人民回大陸探親,恢復少部分憲法賦予人民的權利。這一個關鍵性的決定,帶來台灣不只是民主政治的蛻變,也帶來經濟上的大躍進,台灣的政經進入奔放的開始,以國民所得為例,從每個人3100美元到如今的21000美元,解除資金流通限制,帶來經濟的蓬勃發展,台商布局全球,台灣人的勤奮靈活吸引國外的資金和技術,成為亞州四小龍之一,創造台灣的經濟奇蹟。

緬懷那個年代,常會讓人不勝唏噓,因為這些年來台灣看似民主化指標的政黨輪替並未帶來經濟的成長,反而在政黨內鬥內耗的過程中停滯了,最新的進出口數字連續16黑,GDP的成長保1都很困難,台灣走到一個困境,新政府剛剛接手,提出很多的經濟願景,包括綠能科技、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生技醫藥、國防產業等五大產業。但是根據一份對台灣一百多家公協會所作的民調顯示,大家都不認為這是台灣經濟最關鍵的計畫。馬英九政府的兩岸關係以及經濟上的親中政策,在新政府不蕭規曹隨的思維下全盤的改弦更張,「去中化」是不是正確的抉擇也令人憂心。

舉幾個例子來說:
*新南向政策很好,但是政治的現實是兩岸進入冷凍期,很難想像避開繞過中國大陸的新南向政策可以開花結果。東南亞國家與中國大陸有外交關係,彼此更是緊密的區域經濟貿易合作夥伴,台灣要發展以人為本的新南向政策,但是如何協助企業保障投資、解決關稅障礙及紛爭等等實質的問題,尤其面對中國大陸有形無形的掣肘是很殘酷的問題。

*經濟的成長先決條件是要創造就業人口,新政府規劃的五大產業各界均認為偏向高端產業,能夠帶來的就業人口有限。能夠聘用最多就業人口的是服務業,但是在兩岸關係接近停滯,首先衝擊到的陸客來台觀光急凍,影響到的旅遊、交通周邊產業,還有卡住的服貿、貨貿談判,這些都對創造就業人口立即帶來負面的影響。

*去年當綠營的立委還抱持著意識形態心結,認為台灣人繳交的健保為何要照顧陸生,雖然實際的情形是外籍生也一樣要繳健保費,因為年輕人真正用到健保的機會不多,所以健保局還可以賺到他們的保費,最終陸生健保還是沒有通過。如今面對少子化的衝擊,各大學都極力地爭取外籍學生來台,陸生來台就讀過去4年就成長了7倍,但是新政府上台,中國大陸已經通令今後教育交流只能透過民間組織,官方教育交流暫停,陸生雖然只有幾千人,但是影響至鉅的是3萬多短期研究進修交流的人數,新政府對中國大陸意識形態的敵意沒有解除,這樣的衝擊會陸續地發生。

*台灣過去這幾年的民粹當道,消耗很多社會能量,綿密的選舉之下,政治人物動輒發動廉價民粹來爭取選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台北市政府發動仇富反商批鬥前朝的五大弊案,後遺症不只政府的公信力被踐踏,大巨蛋仍然與建商僵持虛耗著,影響所及北市府獎勵民間投資案近乎停擺,招標案一再地流標,市議員指出招商績效好像坐雲霄飛車,從2014年郝市府
的9504萬美元,降到去年的1279萬美元,到今年預估的101萬美元,數字會說話,只有一個慘字可以形容,贏得政權但是如何把經濟贏回來,主政者的心胸需要解放。

台灣在外交上受制於中國大陸的打壓,始終走不出困境,樂見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提到新政府要加強全球和區域經濟的合作,包括簽署TPP、RECP。走向開放,讓經濟解嚴是台灣的唯一出路,多年來不管藍綠執政都在談加強競爭力、法令鬆綁、吸引資金和人才…但是始終沒有辦法落實,呼籲新政府能持更改革開放的態度,拋開意識形態的綑綁,不再重蹈過去綠色執政的鎖國心態,台灣已經被邊緣化太久,我們需要自我突破奮力地走出去,讓經濟鬆開所有的桎梏找到未來的生路。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