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魏孫鴻 Photo Credit: JamesDeMers @Flickr CC BY SA 2.0

上週末,尾牙算不算加班的議題,在工作者中產生了很大的討論。一例一休因為市場以此題材,反映了長期畸形的價格壓抑而漲價,討論的焦點多在這方面。但作為服務業的小企業主,我認為漲不漲真是其次,問題在經營產生的新困境。
要知道,台灣勞工的實質所得跟台灣老闆的實際支出,因為健保、勞保與勞退的公司提撥,而存在著不小的差異。以一個月薪35,000元的工作者來說,公司為這個夥伴每月所付出的金額遠超過於此。先不說什麼其他福利、辦公設備與水電攤提了,僅說依法投保(若無相符金額那麼保額只能高不能低),那麼這位工作者的投保金額將會是36,300元;而公司必須負擔的保費分別是~勞保:2,668元、勞退(以投保金額之6%計):2,178元、健保:1,645元,合計:6,491元。則公司為這位夥伴每個月實際要付出的金額就是41,491元。

當然,這些成本都是法律規範必須支應的勞動成本,未來會如何調整我們不知道,但現在就是如此。那麼,當加班費一次性墊高達近三倍,在合法的範圍內降低暴增的成本,就成了經營者必須的考量。這樣子,以現在的尾牙旺季為例,過去原本是一個大家至少一起吃頓飯的概念,卻變成到底算不算加班費的法理數學題。勞動部講在非上班時間籌辦、執行的員工,公司得支付加班費,對即便是在非假日也很可能是平常日下班時間的這種活動來說,各公司承辦同仁長期以來好玩、拼一下場、爭個面子的娛樂心態,也得成了要計算這、計算那的計較心理。對雇主來說,那不如省下成本,免去加班費的困擾,直接在年終加發個兩、三千元發給同仁還比較不麻煩。

這就得想想,如果今年真有因此產生的勞資糾紛,那麼明年會不會真有擴散效應?如此一來,對於「尾牙」這個傳統相涉的行業與從業人,會產升什麼影響?

且,從吃尾牙的這端是這樣。那辦尾牙的那端呢?一般個別接案、主持表演的人員我們不說。就從餐廳、活動公司等承接方來講。我自己做了十餘年的活動,這太清處了。這樣的旺季,天天就是加班。以前,大家以目標導向,拼完這段時間,年假一放可以比其他行業久。放假前,老闆有賺,那就是給個額外的大紅包。但,現在沒辦法了。七天得一例一休,如果產能真接到滿的公司、餐廳,加班費還是小事,人力調度就成了問題。
過去就是一個積假的概念,然後有錢大家賺,至少我們這行是如此。但現在,要怎麼賺?該怎麼休?法律管死了。且中間解構了勞資互信與默契產生的可能,那麼既然假非休不可,加班費又會高得難以面對,姑且不管漲不漲價(我還沒聽到哪家活動公司敢漲的),大家只好把旺季當平常日,少賺一點比較安全。真要賺又得不違法,那就非想破頭、找出法子不可了。這大概也只能多用非正式人力,而先不論某些關鍵也無法這樣辦,但這就也排擠了原本年前想多賺一筆的正職工作者!

再說了,我們這類服務業,在台灣長期貶低專業價值的環境中,原本就是一個累活兒。客戶不會管你的素養、你的投入,且不分法人或自然人。那麼,對於從業者來說,放假彈性恐怕是唯一的慰藉了。坐辦公桌的、站生產線的,要調整出長期假,不是那麼容易。拼年資、看單位,尤其對資淺的工作者來說,一段相對長一點的假期,並不容易累積出來,可服務業就不同。

過去,只要大家達成協議,以排班的方式去處理就可。即便資淺的同仁,也可能有長假期去圓夢。去年年中,我的咖啡館就有一位上班才四個多月的同仁,以積假、換休的方式,到葡萄牙有薪玩了一個月。但如今,別說這樣了,連家住中南部的同仁都會擔心,萬一家中有事、假期有限的他們,若要回去長一點的時間,那就只有請事假了!

對服務業而言,現在的情況,讓雇主不會想要支付高額的加班費,工作者也無法累積假期。對大量投入這類產業的台灣年輕世代來說,進入公司體系可能真成了一個既無法如期盼那樣高彈性地休假,也未必能透過更多的工作投入換到錢跟假的景況。那麼,這該怎麼辦?我是不相信物質不滅定律可以被那樣瞎套用到修法後產生的問題上,倒建議講這話的人不如承認自己眼睛業障重。

當然,或許業障重的是我。我總覺得修法修成這樣,那會不會過幾年真的沒有尾牙了,再來農曆年也不必過了,直接仿效日本過元旦就好。若真如此,可不是徹底地去中國化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