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非洲南部多國揚言退出「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因為公約多數成員拒絕放寬象牙與犀牛角交易,並且幾乎全面禁止將野生捕獲的大象送到動物園。這個公約嚴格規範全球野生動物交易,包括限制象牙與犀牛角交易。
本週在日內瓦召開修訂「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會議期間,由於區域集團非南開發共同體(SADC, Southern African Development Community)的多項提案遭否決,這個集團與公約的關係惡化。
全球大象數量最多的區域波札那、納米比亞與辛巴威要求販售取自自然死亡、充公與汰除的大象象牙,這項提議被居多數的101票否決。
40多年前制訂的CITES規範約3萬6000種動植物交易,並設計有助於遏止非法交易和制裁違規國家的機制。不過有16個成員國的非南開發共同體部分會員批評CITES對非洲國家的問題視若無睹。
坦尚尼亞環境部長西蒙巴徹恩(George Simbachawene)於日內瓦召開的會議中表示:「結果無法採取進步、公平、包容與基於科學的的保育策略。」他說:「該是認真重新考慮我們加入CITES是否有任何實質益處的時候了。」
象牙對南非國家的重要性
來自全球180多國、數千名保育專家與決策人士日前在瑞士日內瓦參加為期12天的會議,以評估「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CITES)的法規與物種保護名單。
根據辛巴威的《先驅報》,自1989年以來,所有的非洲象都被列為CITES分類中的「瀕危物種」,有效地終止國際象牙貿易。不過1997年至2000年間,這項禁令得到放鬆,當時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與辛巴威的大象被列入較不瀕危的地位,允許在1999年和2008年間,每2年能向日本和中國販賣象牙。
《國家地理雜誌》指出,今年的CITES會議,波札那、納米比亞、辛巴威和南非共同提案,要求再次放寬出售既有的象牙庫存,他們認為,這項交易對於保護野生大象至關重要,因為收益能彌補村民受損的作物、或是受到大象傷害(或殺死)的人。他們更認為,象牙買賣的收入,能提供該地區的人們誘因,而不會去獵殺這些動物。
辛巴威公園與野生動物管理局(Zimbabwe Parks and Wildlife Management Authority )發言人法拉沃(Tinashe Farawo)則表示,今年8個月內,一共有15人死於動物襲擊事件,過去5年遇難人數超過200人,農作物也遭到破壞。
「我們的人民必須受益,(已死的大象象牙)這是我們認為可以貨幣化的資源。」法拉沃認為,「大象必須支付保護他們族群的費用。」
波札那的環境部長莫凱拉也指出,批評者需要考慮到農村社區受到野生動植物數量增加、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和土壤沃度下降的影響。「這不只是談論大象或犀牛,而是談論南部非洲的經濟。」他認為不該對這項議題情緒化,問題不會因停止貿易而解決。
合法象牙買賣恐加劇偷獵行為
不過專家們擔心,象牙買賣會導致偷獵大象的行為激增。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nimal Welfare)政策負責人柯利斯(Matt Collis)表示,任何的合法市場,都為非法交易象牙提供一個買賣的機會。」他指出,在2008年最後一次象牙交易之後,偷獵的行為在非洲飆升,象牙走私增長了71%。他指出,每年至少有2萬頭大象因其象牙被非法殺害, 非洲每天平均偷獵55頭大象,相當於每26分鐘一隻大象。
讓非洲多國不惜退出,CITES還通過了什麼?
除了波札那、納米比亞與辛巴威要求販賣象牙的權利遭到否決,CITES會議也做出重大決定,未來非洲野生大象不得再被出口到動物園。
《公視新聞》報導,野生動物專家認為這是大象的重大勝利,野生動物學家DJ舒伯特表示,「常態出口非洲大象到最高需求國家、或是到美國或到歐洲的動物園的歲月已經結束,締約方確認,若是一隻野生非洲大象,最適合的家就是非洲原野。」
不過,部分非洲國家認為新案通過,讓他們無法透過大象交易換取急用現金。辛巴威環境旅遊食宿部代表穆諾達瓦法表示,「我們是受傷的一方,辛巴威有8萬4000頭大象,我們最多能容許的數量為5萬4000頭,所以比我們生態所能承受的多了3萬頭,現在現實的情況就是,我們必須承受這樣的負擔還有花費。」
辛巴威跟波札那是全球擁有最多大象的國家,數量約2萬頭,2012到2017年間,辛巴威就出口上百頭小象到中國。
本圖/文由「關鍵評論網」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影響擴及非洲南部經濟:禁止象牙買賣「斷財路」,非洲多國揚言退出保護公約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