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駐紐約特派員/江漢】

我大概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你怎麼那麼會做菜?是什麼時候開始有興趣做菜的?」其實我的做菜史開始的很早......

從小不管搬過幾次家,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家中的廚房,在那個物質普遍貧乏的歲月,無論是臨時搭棚蓋出來的地方,或是用竹條編織和上泥巴當牆板隔出的一小塊煮飯的地方,都始終是家中最溫暖的所在。 後來等搬到日本式獨門獨院的房子,家中才有正式的廚房,這一住竟也超過了四十多年了。 爸爸媽媽都很會做菜,他們一個是廣東人,一個是四川人,所以我們從小也就在這兩大菜系中吃盡美食。 雖然那時他們也沒能力買過什麼珍貴食材,但經過他們的手做出來的菜就是美味可口、富有特色。 而我從小爱玩歸爱玩,他們做菜的時候我老是跟在他們身旁當個小廝,樂於被指揮來指揮去。 我的母親特別大方,不是經常請人來家中吃飯,就是做好了一堆菜,然後包一台三輪車,我就當她的跟班,挨家挨戶的給教會裡的弟兄姊妹或是朋友送去。 那時羞於見人的小男生坐在三輪車上,一站一站的看著母親是如何的以【美食會友】且分送愛心。 尤其難忘的是,當她坐回車上時的那抹嘴角笑靨總是久久不退。

我的母親在我14 歲那年過世,之後那些年我們家中的廚房不再那麼熱鬧,父親白天在兩所大學日間部教書,晚上還在夜間部兼課,以負擔三個正在讀大學的兄姊 ,但每天晚上還是為讀高中的我準備晚餐和隔天的便當。  雖然放學後打球、關在房中聽音樂是每天必做的事,但父親在晚間做飯時我還是習慣在廚房待著, 只是我們彼此靜默的時間居多。  而真正影響我決定開始做菜,卻是有天晚上當爸爸趕著替我做完晚餐,還得去夜間部上課發生的事。 以前媽媽還在時就常做的一道便當菜,就是用肉丁、 馬鈴薯丁、 紅蘿蔔丁炒毛豆俗稱【錦繡大地】的菜; 這個便當菜既下飯, 顏色也好看。 那天爸爸時間太趕,當他炒好菜要端上桌時, 廚房的地因為太濕,他一個不留神滑了一大跤, 整個盛滿菜的盤子隨手拋向天花板,霎時間紅的、白的、綠的、棕色的碎粒像是從高空洩落灑了一地,爸爸顧不得是否疼痛?立刻爬起來撿拾散落一地的破盤碎丁。 那一幕景像是我一生無法忘記的, 很可能也是我第一次懂得怎麼心疼父母的開始。  當然那時的我還停留在沒有母親自憐的階段, 很難體會一個中年喪偶又得裡外兼顧的男子心境。 我雖趕忙來幫忙撿拾,眼睛卻不敢正視狼狽的父親,嘴裡小聲的跟爸說:「你先去上課啦!我來清,一會兒我出去吃碗麵就好了。」 爸爸走後我捲縮在廚房一角,狠狠的哭出幾年來對母親的思念, 同時告訴自己我以後要分擔爸爸廚房裡的工作。 自此我就開始了我的做菜生涯, 所以【錦繡大地菜】是我做菜的起萌, 但背後的故事是一無法磨滅的影像.....

後來北上讀大學幾乎很快的就嶄露頭角,甚至有一段日子住在教會會所裡幫一群高中學生準備便當。 記得大二時到女朋友家才第二次,就跟她媽媽得意的說:『張媽媽!下次讓我來煮給妳吃。」沒想到這【下次】的定義,竟是我的大半輩子。 做留學生那些年,就別提有多少異鄉學子,在我們家遍嚐各種家常小吃。 就業後把岳父母接來此住,二十五年來除非他們想自己表現表現,不然他們是完全不需要操心廚房的事了。 經常有朋友來吃飯讚嘆之餘,不免【將心比心】一番,小聲告訴我:「你爸爸一定很心疼,養你這麼大結果你都在幫別人煮飯。」。 我心想我十四歲失恃,十九歲認得岳父母,他們從未把我當成【別人】,我也還真的從未在煮飯的事上怨懟過! 但還是禁不住抓起電話打給老爸試探一番:「爸! 人家都說你會心疼,你兒子做飯做了一輩子,結果都沒孝順到你耶!」老爸回答說:「噯呀!你媽沒吃過你的菜,你岳母吃不是一樣嗎?親家公跟我像兄弟一樣,他吃!不就是我吃嘛?你對他們好,你看我有多蒙福,九十幾歲身體還這麼棒!」 聽不到他有半點的冠冕堂皇和不捨,當然接著還是說:「你也別太講究吃,將就一點就好了,記得炒菜時戴口罩免得吸入太多油煙啊。」關懷之心倒是未曾稍減。 我三不五時的打電話問他「牛肉要怎麼炒才嫩啊?」, 「魚在蒸籠裡幾分鐘恰恰好啊?」,「怎麼塞肉在豆腐裡才能做出不破的釀豆腐啊?」,「腐皮捲要怎麼捲才漂亮啊?」。 他都是先罵一聲:「看看你有多笨哦!教了你多少次了,你還記不得?」以我今日的功力,開班授徒都綽綽有餘,哪還需要問人? 無非就是想喚起老師傅的得意之處,也是在他開始有時空錯亂之際,替他尋回記憶。

這些年父親年邁,我一年回去台灣好幾趟探望他老人家。 日本式的公家宿舍廚房,大概早就不怎麼開伙了。 我常在那斑剝窄小的廚房停留片刻,試著想像當年父母親在做菜時,我是怎麼能夠擠在這狹窄的空間?還能穿梭在那時看起來比天還巨大的父母中間?也真不敢想像這方塊之地,竟成了我日後難以磨滅的景像。 雖說現在的台灣外食多麼方便,但我每次回去都堅持親自下廚做給老爸吃,老式廚房雖不復使用,我就把老人家接到姊姊家中,在新式廚房中,請老爸坐在餐桌一角面對廚房,看著我在水槽爐頭兩邊穿梭,老人家每次都勸說:「唉呀!小子啊(他對我的暱稱)!別這麼麻煩啦,就到外面吃吃多方便啊!」 但卻阻止不了我的堅持,每當端上一桌食物,老人家在禱告謝恩中總免不了哽咽,或是想起家中那些早逝未能同桌的親人,或是那份廚房中的特有氣氛也感染了他?看著他滿意而且胃口極佳的吃著,我總是不厭其煩捉狎他,要他比較比較到底是老子做的好吃?還是兒子做的好吃?他倒是毫不吝惜的說:「的確是兒子做的好!」,但都會接著說:「做父母的哪個不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啊,....我們那個時候啊...」聰明如我,趕緊將話題岔開,要不然我們那早已倒背如流的從抗戰到民國百年的【餐桌寶訓】又要開講了....

我的女兒大學畢業做事都兩年了仍住在家中,有一天我在煮飯她在旁告訴我說:「爹地!你知道我為什麼還住在家裡?因為我還滿喜歡晚餐前廚房裡那種Flow ,感覺很好!」 我心頭不禁一震,我無法解釋何為這流動?但很清楚現在我每天待在這偌大的專業廚房和我小時候跟爸媽擠在窄小廚房裡的味道很像。 在為家人準備晚餐時,空氣中好像能自成一股女兒形容的【流動】,難不成女兒聞到了相同的氣味? 或是也和我一樣貪戀著父母的身影? 不過這丫頭在廚房裡還真的是有點慧根,照著食譜或是我口述做的食物也八九不離十。 正沉浸在戀愛中的她,遲早嫁為人婦,有天卻一本正經的告訴我:「爹地!我從你身上學了一件事哦!」 滿以為她會稱讚老爸的《美德》,正準備尾椎微翹,她接著說:「但是我比你聰明,我雖然會做菜,但我絕對不會讓對方知道我很會做!免得將來會變成我一輩子的負擔,我才不會像你這麼傻呢?」 我摟摟她跟她說:「乖!乖!我當然希望你一輩子都這麼聰明,我也捨不得妳辛苦!但碰到摯愛家人哪來那麼多計較哦!」。

年輕時在台灣做了幾年的心理輔導工作,時常有個案在我面前掉淚說: 「從小我就告訴自己長大後千萬別像我媽! 但不知為何?長大後我的處世為人方式,卻越來越像她,我真的好氣! 這還不打緊, 最讓我火大的是被另一半常嗆聲: 妳看妳!妳簡直跟妳媽是一個樣兒!」……. 當時的我用溫暖且充滿同理並帶著幾分學理的告訴他們 「你不想重蹈你父母走過的人生模式, 但學著認識分辨哪些是你拒絕的,把它列表出來,一一【打X說NO】, 且慢慢的走出一條擁有自己的道路。」 .....如今隨著年歲漸長,反觀自己的個性與行為模式, 若碰到類似的情形時, 大概會輕拍對方但依舊溫暖的告訴他:「對啊! 你本來就是你爸媽的子女啊! 你像他們是天經地義的事啊!氣啥?」

多年來,我下了班總是立刻換上輕便衣服就進廚房,從沒想過先躺躺或坐坐,在準備晚餐的那段時間,是我一天中最專注也最安靜的時刻,很多人都問我說你不累嗎?其實在專注中讓我得到完全的紓壓解勞,我也在安靜中感受那股廚房氣動的成形,彷彿回到那些年只有我跟父親在廚房裡的靜默一般,但坐在一角的人如今像是已換成了父親,給我無限溫暖。 我也經常做好一堆菜,開著車到好友家一一繞上一圈,在挨家挨戶的車程中,我總想起三輪車中的母與子。 每每朋友都是感謝聲連連,其實他們不知道在那一路送食過程中,我與母親那份貼近的感覺是我最享受的片刻,她走了已經四十年了,但我還是好想好想她....。

20140909_江漢_紐約風情_廚房裡的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