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韓秀娟

落雪的日子,總是令人激動的。只要在冬日的清晨望見窗外白茫茫一片,就一刻也不願宅在屋裡了。不若年少,與雪嬉鬧。成年後和雪的關系,則是你悠然曼妙地飄灑,我如讀一首好詩,感受與你的許久不遇。不會撐傘,任憑你的潔白點綴黑發,浸濕棉靴。

丙申年正月初五的早晨,中山橋披上了白衣,橋上為春節而設的燈籠愈發紅艷,色彩作畫,春風寫詩,心緒暢然。

雪落中山橋

位於中山橋西北側(白塔山西南麓),依山傍水而建的蘭州金城關文化博覽園,是一片仿古建築群。這裡曾是一處要塞,是古代由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經之地。如今,已看不到這裡絲毫的陳跡,只能望一眼依舊險要的地勢,想像遙遠歷史中的長途跋涉。

蘭州金城關文化博覽園

每年的春節廟會都在此地舉辦,今年已是第十四屆,從正月初二到十五,一系列文化活動輪番上演,包括舞龍、舞獅、太平鼓、高高蹺、秦腔演出等。正月初二這天,一是為了拍一些圖照,二是受到“春晚”裡華陰老腔的原生態“刺激”,想近距離感觸久遠的歷史中遺留下來的最淳樸的氣息,遂忍著點小擁擠,觀賞新年伊始的民間表演,俗稱“社火”。

舞龍舞獅在全國各地皆有,無所謂新奇特。至於高高蹺與太平鼓,據說都有六七百年歷史了,如今已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高高蹺與普通高蹺相比,腿長得多,在三米以上。表演者需穿上秦腔戲服,畫好臉譜,手持道具,在鑼鼓聲中行進。仰頭凝視,看到的是驚險,還有沉靜與從容。太平鼓為蘭州及周邊地區皆有的民俗表演形式。我的故鄉離蘭州市區約100公裡,在自己還是個傻妞的歲月裡,看太平鼓表演的興致要比看“春晚”高。鼓隊一般由拿大旗的指揮、數名銅鑼和銅钹表演者、數十名鼓手共同構成,單個鑼先敲響,隨後,钹、鼓、鑼以特定節拍配合演出。陣陣鼓聲裡,透著西北人從泥土黃沙中走過的滄桑和雄健。不只是聽鼓聽音,鼓手的動作樣式更是輪番多變,舉打中有力量、對打中有詼諧、翻騰跳躍中呈現著原始的野性……

社火之後是秦腔表演,觀看的人群迅速移挪為新的陳列。放眼望去,穿著冬衣的人們,黑壓壓一片,毋庸置疑,都是老年人,個別的抱著孫兒孫女。可以想像,對於這些長者,他們生活的大部分時間並非在虛擬的網路世界裡,他們的文娛生活也就至始至終與秦腔相關了。而在黃土高原長大的自己,從小卻偏愛吳儂軟語,因此對這種以粗曠為特徵的戲曲表演形式沒有多少研究,略看幾分鐘,便結束了此日的湊熱鬧之旅。

在回憶中回憶,圖照是最好的腳註。

高高蹺表演1

高高蹺表演2

蘭州太平鼓

續寫文章開頭的踏雪行:
由於天氣原因,此日的社火沒有表演。不過,對於自己,一是在山間賞雪,二是去看看蘭州非遺陳列館。這裡共有五館,分別為秦腔博物館、非遺陳列館、彩陶博物館、黃河橋梁博物館和文化體驗館。若想要了解蘭州及甘肅的文創、建築和民俗知識,來一趟還是值得的。

非遺陳列館前,落雪點綴了金色的太平鼓模型。院落四周掛滿謎題,猜對可以領小獎品。陳列館一層集中展示了蘭州的各級非遺項目,如前文中的蘭州太平鼓、高高跷,還有水車、剪紙、刻葫蘆、泥塑等;二層為蘭州鼓子保護基地(一種傳統演唱形式,主要伴奏樂器是三弦,輔以揚琴、二胡、琵琶等,表演時一人坐著演唱,眾人在旁幫腔);三層為蘭州明清時期的古街復現,一座座蠟像,生動地演繹著舊時的茶樓酒肆、工藝店鋪,視覺觀感強烈。言之不盡,故借用圖照來呈現吧:

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

黃河風情

牛肉拉麵

保安腰刀

河州磚雕

洮硯雕刻

無論是不是年,在車水馬龍邊緣的些許靜默中,駐足金城關文化博覽園,去感受黃河文化的輾轉流變,或精雕細刻,或奇崛雄渾,也是除了爬山、逛橋之外的一個不錯的選擇呢。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