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爸媽看病,別忘了問這題!
出處:康健雜誌232期 作者/謝曉雲 圖片/陳德信
冬去春來,天候不甚穩定,家中長輩的健康又開始令人憂心。早晚溫差大,已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慢性病患者,稍有不慎極易引發嚴重病變。一旦發現爸媽的活力、精神狀況與平日有異,如倦怠、胃口變差,甚至有睡不好、忘東忘西、走路不穩等問題,也都是健康警訊,千萬別輕忽。門診時間往往有限,陪爸媽看病有哪些重點要注意?如果病況不樂觀、可能要動手術,何時該詢問第二意見?
在三、五分鐘看診時間裡,要做出正確診斷和治療,除了仰賴醫生的經驗,病人也要事前做好準備,並問對問題。
就診前的準備
身心功能良好,行動自如、溝通沒問題的長輩可自行就醫,否則建議子女(或主要照顧者)陪同父母看病,協助表達。
「最好是同住、或經常和老人有互動的家人一起來,這有助於了解老人家平時的生活情狀,」彰化基督教醫院高齡醫療整合中心主任黃俊雄說。
黃俊雄進一步解釋,病人的飲食、如廁、睡眠、白天活動情況等生活細節,是幫助醫生診斷的重要資訊,通常一個人的作息有規律性,如果作息突然改變,需要找出原因,其中可能隱藏了健康問題。再者,有時候老年病人並不一定需要藥物和治療,而是要調整作息,就能改善很多問題。
建議就診前做好這些準備:
- 準備好父母疾病的相關資料,例如病歷、病史、其他醫生的診斷說明、影像檢查結果(如X光、磁振造影、電腦斷層)等。病歷可以到各醫院的病歷室申請,不需要掛號或透過醫生。
- 藥物紀錄,包括藥物史、藥物過敏史、目前正在服用的藥物,不論是處方藥、成藥或中藥(需要時可帶著藥袋和包裝)、營養補充品、健康食品等。順便記下爸媽的服藥情況,例如一直按照醫囑規律服藥,或者經常忘記吃藥、藥吃吃停停等。
- 健檢報告,如果最近一兩年有參加社區老人健檢,或自費的私人健檢,可以將檢查報告一併帶去就診。
- 幫父母準備一本筆記本,裡面可記錄最近1個月的:
1/生活情況,如飲食、睡眠、活動、上廁所、社交、情緒狀態等。
2/病情變化,如哪裡不舒服?不舒服的地方在身體哪個部位?痛多久了?什麼時候開始的?一直持續疼痛嗎?疼痛有變化嗎?怎麼樣做情況會變好或變壞?
- 利用健保署的「健康存摺」,裡面有記載個人最近3年的就醫資料,包括藥物紀錄,就診時可提供醫生參考。【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康健》232期,網站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6811】
延伸閱讀:
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