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梅香四溢

綠蔭小徑、亭閣回廊、拱橋石階、水陸交錯,一座座村寨錯落有致,出一村進一寨在小格局中領略民族的大千世界。

神灵庇佑的民族——哈尼族

哈尼族世居雲南,是我國西南邊疆歷史悠久的農耕民族之一,人口約143余萬,主要居住在雲南省紅河、元江、瀾滄江流域的無量山區和哀勞山區。哈尼寨占地15畝,可以算的上是精裝簡裝的哈尼族,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寨內包含有哈尼族最有特色的元素。

SUB

哈尼族寨的寨門是整個民族村中最具特色的寨門,也稱龍巴門,是哈尼族禮神的象徵,神聖不可侵犯。寨門分為正門和左右側門,門上懸掛有木刀和驅邪逐鬼的器物,在哈尼人看來寨門內是受到神靈庇佑的。據隨行的導遊介紹,居住在猛海縣南糯山和瀾滄縣慧民鄉的哈尼族,其寨門外還樹立著木雕和男女生殖神,象徵人口繁衍,人丁興旺。而哈尼族對生殖的崇拜是源于祖先崇拜的古風遺俗在民族精神中的延伸。

SUB2

SUB3

哈尼族寨內的“僾伲母子房”民居又是其中一大特色。“僾伲母子房”是僾伲族的特有民居,而僾伲族則是哈尼族的一個支系。通體木制的房屋有了歲月的痕跡,門前懸掛的串串玉米,室內的顆顆蒜瓣,鐮刀草帽,無不體現著這個農耕民族所彰顯的農耕文化。

SUB4

哈尼族寨的中心位置是日月廣場,曲形的長方體大型浮雕刻畫著哈尼族魚生萬物的的傳說。高約3米的兩座圖騰柱威嚴的佇立於長方體浮雕兩側,仿佛神靈般守護著這一方水土,圖騰柱上則雕刻有哈尼族遷徙的傳說。

除此之外,寨內還建有展現哈尼族生產生活的水磨坊、秋千場、梯田;寨內獨有的祭石和寨神樹表現了哈尼族“萬物有靈、多神崇拜”的宗教信仰。

 

神秘的母系氏族社会——摩梭人

緊依“瀘沽湖”而建的是摩梭人居住的“木楞房”,這座全部用原木建成的風格古樸的四合寨樓取名為“摩梭之家”。

SUB5

摩梭人是一個未識別的民族,主要生活在雲南省西北,四川、雲南交界處風光秀麗的麗江市瀘沽湖畔,人口約5萬,有自己本民族的語言,但沒有文字。早在漢代摩梭人的祖先古代羌人就已經來到雲南,幾百年之後一部分屬於元代蒙古軍南征時候的蒙古人也留居於雲南四川邊界一帶,構成了摩梭人最初的先民。而後隨著雲南木府的興盛導致與周邊勢力的融合,使得摩梭人被歸併為納西族的支系。

SUB6

SUB7

“摩梭之家”約十米見方,院落佈局相當規整,左側的經堂樓,右側的酥油茶館,相對而建毫無違和感。院落上空與樓宇四周皆懸掛有紅、白、藍、綠、黃的五彩經幡,寓意幸福安康。

SUB7

SUB8

庭院的正北方是摩梭人居住的房屋稱為“祖母房”。“祖母”在摩梭語裡有“大”的意思,所以又譯為“家屋”。祖母屋由兩根柱支撐,分別為“女柱”和“男柱”,代表女男平等,女柱和男柱必須出自同一棵樹,女柱為根,男柱為幹,象徵“女本男末”。這是因為摩梭人實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是中國唯一仍存的母系氏族社會。祖母屋中有“火塘”,火塘的火代表家族的命脈,家中所有重要儀式和聚會都在火塘前進行。

SUB9

 

民族村內26個村寨如一一細說,恐詞窮語盡。美好的景觀應當身臨其境,用感官、肢體去感悟這人類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