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雪瀅
【特約記者曾雪瀅比利時布魯塞爾報導】自三月上旬起,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歐洲,多國相繼宣布實施封城及鎖國政策。許多身在海外的留學生因擔心疫情,不惜花高價機票也要回國避疫。不過仍有選擇留在原地的基督徒留學生,他們於異鄉抗疫的期間,靠著信仰勝過每一天!
驚!小國死亡率竟登全球首位
土地面積比台灣小15%的西歐小國比利時,確診個案竟逼近四萬!根據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至四月21日的統計,比國累計確診39,983人、5,828死,死亡率達到令人震驚的14.6%,成為全球死亡災情最嚴重的國家。
比利時自三月14日起實施鎖國政策三週,全國的餐廳、酒吧及咖啡館立令關閉,學校也相繼宣布停課;18日起更進一步禁止民眾群體集會,但允許外出進行如採買食物及藥品、個人戶外活動等。不過由於疫情仍未得到控制,政府二度宣布將封鎖令延長至五月4日。
為防堵病毒擴散,當地超市及藥局紛紛貼上防疫宣導,提醒民眾要保持適當社交距離。如藥局除藥劑師外,僅能有一名顧客在內;超市為避免群聚,場外工作人員也嚴格執行人數控管,民眾必須在外排隊以「一出一進」方式進場;而目前不少零售業商店也僅接受信用卡付款,希望以此減少員工及顧客間的接觸。
赴比留學生:心中平安勝恐慌
疫情在歐洲爆發初期,不少海外留學生趕緊打包「逃」回台灣,不過赴比就讀藝術學院碩士班的Theodora卻坦言從未想過要回國,原來一切全是信仰的力量,使得她內心的平安勝過恐慌!
就讀美術系的Theodora分享身邊不少朋友已經返台,但她認為若防疫裝備不足,長時間處於密閉空間的風險相當高;其次她也考量到回國後,台灣醫療系統的負荷及家人的安全,因此認為原地不動方為上策。她說,「當我選擇留在比利時,就是要照著政府的規則及政策走,減少外出次數、不去群聚的地方、有適度的戶外運動……只要按照規矩行,基本上是安全的。」
突如襲來的疫情將Theodora許多計劃打亂,其中之一是籌備已久的美術展覽,不過她卻笑言:「生命裡頭有過這樣一段經歷,我認為是非常棒的回憶!」隨即她緩緩分享於封城這段期間,自己觀察到不同時期歐洲人們的反應,包括在防疫意識與行為上的轉變,以及社會氣氛的不同。
時間軸拉至一個月前,當時人們出入公共場合仍未配戴任何防疫裝備,原來這是文化背景與價值觀念的差異!亞洲人視戴口罩為基本防疫行為,是「保護自己及他人」的舉動;反觀歐洲國家則認為只有重病的人才需要戴口罩,因此這樣的行為在當地反而會遭受他人異樣眼光,甚至歧視。
不過自封城以來,當地的防疫意識也漸抬頭。部分民眾外出時會以口罩、圍巾遮蓋嘴鼻,減少於公共場合接觸病毒的機會,另外也會戴上乳膠手套,以達到更好的防疫效果。
來到每天晚上的特定時間,家家戶戶更會於窗前上演暖心一幕!向前線醫護人員們致敬。民眾每天晚間八時,都會自動走到自家陽台前歡呼拍掌,盼此舉動能在這患難時刻為彼此加油打氣,送上鼓勵。
經歷屬靈平安的甘甜
Theodora形容封城期間的經歷,並非一般出國旅遊時能體會的,因此這些點滴都是珍貴且特別的回憶,為此她感謝神。另外,當地教會目前已全數暫停實體主日聚會,改為預錄或線上方式進行。作為基督徒的她,也更多從信仰角度思考:當生命中出現人所無法預測及控制的事,神要給我們的功課是什麼?我們對神的信心又有多大呢?
「疫情讓我真正體會到什麼是從神來的平安!」她接著解釋說,「當人們看見每日的確診數據飆升確實會感到害怕,但其實這種恐慌是我們給自己的,不僅如此而且還會人傳人。然而上帝在這段期間鍛煉我更多抓緊祂的應許,就如磨練我在面對危機時該抱有的態度。」
或許在他人眼裡,難得生活在歐洲卻無奈被困於家中,實在百般可惜,不過Theodora一再讚嘆神使她深刻體會封城帶來的可貴之處。靈修生活向來是她日常不可或缺的習慣,而於這段期間,Theodora也建構更具規律性的靈修操練。她「早睡早起」的習慣令人驚嘆,晚上9點休息,凌晨4點起床,而起床做的首件事,就是透過閱讀神的話語展開一天的生活,好讓神的靈糧使她得力、滿有平安!
抗疫有成 台灣贏得國際讚許
此外,隨著全球對防疫物資的需求突增,總統蔡英文本月1日宣布援贈口罩至疫情嚴重之國家,比利時也是其中受惠一國。
台灣捐贈的50萬片口罩於10日送達比國,對此「比利時台北辦事處」在臉書發文表示:「我們很感謝台灣的慷慨救難,也期盼未來與台灣官方有更多的交流!」更讚揚台灣「將團結互助的意義發揮至極致」。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小國比利時死亡率全球居首 鎖國下留學生經歷從神來的平安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