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羅怡婷/編譯】圖片來源:Odwarific

南非第一大城約翰尼斯堡,名列全球前50大都會區,也是南非重要的政經及礦業重鎮。然而在繁華煙雲裡不過6哩遠的距離之間,兩種截然不同的世界正同時上演。這一天,卡巴拉(Emilie Kabala)和羅潔斯(Rose Rogers)各產下一名女嬰,一位在工業區裡公立醫院的擁擠病房中呱呱墜地,而另一位則在林蔭夾道的私人診所中誕生。

從懷孕到生產 經歷天差地別
其實從懷孕到生產,這兩對母女的命運一直都有天壤之別。卡巴拉總是得在人滿為患的公立診間排隊等候產檢,甚至必須在孩子出世後的8小時內辦妥離院,好把床位讓給另外20多位等著補上的產婦;但相距不遠的羅潔斯卻能好整以暇,不僅能接受充足的產前課程、哺乳及育兒諮詢,產後也能和新生兒在私人套房裡住滿兩天後再辦理出院。

可想而知,她們所受的差別待遇絕對不止於此。當孩子生病時,卡巴拉得在房租與醫療帳單之間抉擇,羅潔斯則豪不猶豫地在第一時間預約兒科醫師及物理治療師。

事實上,「拯救兒童」組織(Save the Children)最近發布的報告印證上述故事絕非個案。報告顯示在過去20年來,儘管全球在孕產婦照護上已有長足進步,如懷孕及生產造成的死亡比例已下降45%、或幼兒夭折的比例已下降一半,但這類因貧富所導致的婦幼照護差別待遇,已有逐步擴大的趨勢,且在城市裡尤為顯著。

各城市婦幼照護差別待遇擴大
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統計,在社會階級懸殊的南非,每年有75,000名5歲以下的幼童夭折,其中有3分之2死於可預防的公立醫療系統失靈問題。

「拯救兒童」負責健康及營養部門的副主任克雷表示,人們來到大城市裡尋找機會,但落地之後才驚覺他們在取得醫療資源的管道上,與富人的差距難以想像。「從許多層面看來,說是『最富者生存』也不為過。」

在非洲、亞洲及拉丁美洲的城市裡,生於貧窮家庭孩子的死亡機率是生於富裕家庭孩子的兩倍。類似情型在秘魯、越南、肯亞等國裡的城市更為嚴峻,貧富兒童的死亡機率可相差達4倍。在柬埔寨及盧安達甚至出現高達5倍的差距。

即使在整體醫療體系已獲改善的國家中,在馬拉威及盧安達等國城市內,貧富兒童的生存機率差距自1990年代以來已擴大2倍。

令人驚訝的是,已開發國家所面臨的貧富醫療差距更為嚴重。美國華府是世上孕產婦照護水準落差最大的城市,貧困家庭孩童在1歲前的夭折率是富裕家庭兒童的10倍。而美國與許多已開發國家一樣,貧富差距往往與種族相關,例如舊金山美籍非裔婦女所生下的嬰孩中,其夭折率是白人婦女嬰孩的6倍。

籲增加對公立診所投資
稍堪值得欣慰的是,即便最貧困的角落仍能創造令人振奮的改善。在衣索匹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內,五歲以下幼童的夭折率在2000-2011年間已降低一半,多數搶救回來的孩童都出身於貧困。馬尼拉、開羅、坎帕拉(Kampala)、金邊和瓜地馬拉等城市也都有類似成功案例。

雖然各地的成功因素無法一概而論,但克雷指出,增加對公立診所的投資、擴大家庭服務範圍、接觸並協助婦女納入正規醫療保健系統等,都有助於改善因貧富產生的醫療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處於絕望底層、亟待協助的婦女通常為移民,因語言及文化隔閡而被拒於醫療的大門之外。例如1年前由剛果移民至南非的卡巴拉就表示,她往往因為找不到恰當的醫療專有名詞而倍感壓力,甚至遭受歧視。

所幸在這兩則例子中,卡巴拉和羅潔斯的女兒都各自健康,暫時毋須憂慮醫療問題。(資料來源: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Photo Credit: Odwarific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富媽媽與貧媽媽 婦女面臨醫療差別待遇日增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林書煒:失智母親教會我的事
食農教育進校園,找回酸甜苦辣真滋味
台灣人運動量不足竟是世界第一
毒茶飲風暴 花錢是否可以買到保證?
每天運動15分鐘 可延長3年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