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不喜歡唸書,我只是在填鴨式教育下,唸出來的。即便我考進了哈佛,唸完了哈佛,我還是一樣不喜歡唸書,唸完了哈佛,走在路上也沒有風吹過來。
接觸到很多青少年親子之間的衝突,很多挫折和無力的父母,我想起自己。
《教育是一種邀請,而不是規定!》
我曾經就是會翹補習班跑去亂逛的人,我曾經就是會說去圖書館、結果都在圖書館看小說的人、我曾經就是會偷偷跑去看電影的人,我曾經就是考不好、偽造過爸媽簽名的人,我曾經就是騙爸媽我有練鋼琴的人。
因為,我就是想逛逛、我就是想看小說、我就是想看電影啊!
但是因為不被允許,還得「很辛苦」,被爸媽開車送到補習班、結果還得自己搭公車去看電影,然後看完又要搭公車回到補習班,才能假裝沒事,被爸爸接回家。是不是很辛苦?還得「很辛苦」背著一大堆書出門,好像要去自習,結果背著超重的書,和朋友去逛街,累死自己。然後為了想看的電影,爸媽不會給我電影錢,只好省了好幾餐,看一場電影。
***
這些因為害怕而養成的習慣,有時候會強大到讓你甩也甩不開,即使成年後,還會因為害怕而不敢對父母說實話。這就是我們的應對方式,求生本能。
***
更小的時候,下課回到家,卻不准看電視。電視就擺我眼前,要我不去偷看,真的太挑戰幼小的心靈了。偷看一次,爸媽回家一打開電視,發現停留在卡通台,我被修理一頓,下次呢?就不看了嗎?才怪!立刻學會,我要轉回原本的頻道!偷看第二次,聰明的轉回原本頻道,然後呢?爸媽回家一摸電視,是燙的!又被修理了一頓!學乖了嗎?才怪,下次我就讓電視吹冷氣加電風扇!
他們要我不看電視,是因為想要我唸書。可是,就算把電視拔掉、遙控器藏起來,我就會在家唸書嗎?才怪,我就是躺在那邊,等到他們回來,然後馬上坐起來假裝已經唸了兩個小時。
那時候最討厭聽到的就是,我們花這麼多錢,讓你怎樣怎樣,你還不認真一點。老實說,心裡都會冒出一句:我又沒有要你花這個錢….
(可是,說不出口啊!說出了也不會有好下場!長大後才知道賺錢辛苦,但當時無法把你的辛苦和所有你對我的期望連在一起)
因為爸媽花再多的錢,也不會「勾起」孩子的認真,這兩件事情根本是分開的。
孩子會藏成績單、會欺騙,其實都是因為他想做、不被同意以外,還有就是他很在意爸媽,如果不在意的話,就明著幹就好了,根本不必躲藏。
總之,我是這樣填鴨下,唸過來的,很幸運的,偶爾翹頭沒被抓到,認真的時候也多少唸進去了。但是我沒有愛上唸書,只是也沒有別條路給我走。你要住在這屋簷下、你要爸媽養你,你就得唸書。一直到渾渾噩噩唸到研究所,申請上哈佛,對,美國那間大家都知道的哈佛大學,我有一種解脫的感覺,當下第一個唸書就是,你祖母我再也不用唸書了!哈哈,這一切結束了吧!!!!不然你還能要我怎樣!?
本來準備躺著混完的我,真的有種解脫的感覺。
但是開學典禮上,我們的教育學院院長,我永遠記得他跟所有新生說的那句話:「恭喜你們,從今天起,你們都是哈佛人了!這裡就是一個吃到飽餐廳(buffet)你繳了一樣多的錢,任你吃、盡你吃、隨你吃!千萬不要客氣,把這裡的圖書館翻遍、把資料通通用盡、把助教煩死、把教授問倒、只要你想學的,你想知道的,你想辯論的,通通來,我們不怕你問,把我們考倒都沒關係,因為學問是大家的,當你們也能教會我們什麼,我們與有榮焉。」
《原來,教育是一種邀請,而不是規定!》
那一刻,我隻身美國,離鄉背井,24歲的一個亞洲人,站在哈佛校園裡,超想哭。
我從來沒有覺得,學問有什麼好吃的?求知若渴是什麼奇怪的概念?我以前只想寫完一章章作業、一張張模擬考題、然後趕快畢業。不會考的、我不唸,老師沒教的、我不學,期末考如果只考後半本原文書,那我一定老早把原文書給拆了!前半本根本不會再相見。
為什麼,在哈佛,我身邊站著的,都是眼裡發著光的人,我慚愧也很感動。這一次,我想念點書了,不是為了爸媽,是為我自己。
即便那一年爸爸還是會很白目地問我成績,但我也已練就鬼扯功力。
原來,坐在那邊三小時,不代表用功。成績多好,也不代表學了多少。
#父母的出發點都是好的
#但孩子能否成為你期待的樣子
#是需要觀察和滾動調整的
#關係是一輩子的功課
延伸閱讀:
高分就稱學霸,低分就一定是學渣嗎?三毛說「考最後一名才有獎」的道理在哪?
本圖/文由「BabyHome」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家長「我們花那麼多錢,你要認真點」,孩子「我又沒要你花錢」心理師:教育是一種邀請,而不是規定!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