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艾利克
大學畢業後繼續到碩士班進修,是許多學生的選項之一,而之所以選擇繼續進修,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學歷貶值。早年大學錄取率,約莫為20%左右,直到現在,錄取率早已超過90%。
隨著大學錄取率不斷攀升,背後代表的並不是學生們程度的提升,而是大專院校數量攀升,即使是後段程度的同學,也有大學可以念。以總體大學生來看,學生平均素質下降也在意料之中。
而每年大量的大學畢業生供應到就業市場上,以企業端的角度來說,如果一個職位的申請人數眾多,那麼便會提高該職位的申請門檻,因此,不少職位都會以有碩士學位為門檻,學歷只有大學畢業的,便會在角逐的過程中被淘汰。舉例來說,不少產業中有著相對高薪的儲備幹部職缺,學歷的最低要求便是碩士。
學生們也知道如果學歷不夠,未來便會缺乏申請某些職位的資格,那麼選擇就讀碩士就成了重要選項,就讀的理由並不僅僅是想要追求學歷或是往學術路線,而是符合企業職位門檻。
學校也清楚市場上的就業狀況,不少學校也提供了多種碩士班的選項,從在職碩士專班到EMBA,即使是在職工作者,不需在就讀期間中斷工作,而可以以在職者的身分繼續進修,不需中斷職涯,仍能取得學位,可謂一舉兩得。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或許有人會質疑,這樣豈不是變成了學位商品化?以某些學校來說,只要有足夠的金錢,便能取得該校學歷,那麼是否就失去了所謂學術的初衷?事實上,學校也需要營運成本,如果多開設碩士班,提供想要學位的人繳費就讀,學校能賺取學費,需要學歷的人也能獲得學歷,演變成各取所需的情況。
學歷不僅提供了工作的選擇,也是升遷時考量的一點,同時還包含了人脈的培養。不少政治家從同一所學校畢業,那麼成為該所學校的校友,便是連結之一。很多財團家族的後代,也會送往美國知名的華頓商學院進修,對他們來說,擁有頂級商學院學歷,與金錢跟升遷並沒有太直接的掛勾,追求的是潛在人脈和文化資本價值。
對於未來想在國外工作或移民考量的人來說,到該國唸碩士班便是相對容易,成本也比投資移民還要低廉。不少學生甚至抱著花錢買工作簽證的心態,藉由學歷來達成自己的目標。
歐美名校也深知這個情況,也樂得開設更多的碩士班,賺取國際學生的學費。然而,對美國本地的學生來說,選擇就讀碩士班的多是工作一陣子後,確定自己的方向或想要學習更進階的知識,才會選擇碩士班就讀。
學歷商品化已經變成全世界的常態,撇除博士班,廣設碩士班提供了學生更多人生面向的選擇。當然,行行出狀元,有了學歷不代表後面必定功成名就,而是提供了職涯和未來更多樣的機會與選擇性。學歷商品化到底好不好,對很多人來說也不再如此重要。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