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許嬰寧 心理師 作者:許嬰寧 心理師

家人間意見不同,本想好好溝通,不知不覺中聲音越來越大,成了吵架和不愉快。你家也常常出現這種戲碼嗎?孩子越大越容易和爸媽吵架嗎?

孩子越大越容易和爸媽吵架?父母小心!別讓權力不對等綁架了你的情緒_img_1

攝影師:MART PRODUCTION / Pexels

許多人會誤以為溝通就是要對方聽自己的,因而產生不合理的期待。初和心理諮商所所長許嬰寧認為:「如果要達到溝通的效果,第一步就是要 #放棄一部分自己原有的想法,這樣才能產生合理的期待。」許所長表示,如果雙方都不退讓,就很難找到共識,只是片面認為對方應該如何改變,而忘了先思考自己可以改變,就很容易上火,溝通的意見自然無法達到共識,問題也不能解決。

.好好說話,別讓吵架變成情緒勒索

親子之間,本存在著權力不對等。

因為父母有對孩子的期待,或是對於當個好媽媽或當個好爸爸的自我期待,往往造成彼此的爭執。許嬰寧表示,無論是親子或夫妻,在任何的關係中,最大的禁忌就是避免一再利用權力不對等讓孩子感到恐懼。

例如:孩子在外不好好吃飯,警告他:「等一下老闆就會來把他趕走」,或是不遵守規矩過馬路:「警察伯伯會來抓人」。許所長提醒父母,真正的溝通應該是把道理展現,而不是壓迫、恐嚇或處罰。例如:希望孩子多喝水,不是只有催促責備,自己也要示範喝水,跟他說媽媽跟你一樣,你和媽媽都要喝水,並說出喝水的道理。對年紀小的孩子,要用孩子聽得懂的方式,讓他看見做這件事的好處,而不是責備。「情緒勒索的前身,就是製造恐懼讓對方服從。結果想要教孩子的事情,孩子並沒有學會,只會產生恐懼或是無所適從,未來也會用這種方式對待另一半。所以爸媽對待孩子也要心口合一,真心說出自己的想法或要求,自己也陪著孩子行動。」

許嬰寧強調,就算有時是在顧及安全,情急之下用了「權力不對等」的對話方式,處罰之後,也要設法把權力不對等排除,讓孩子知道媽媽剛才(或是上一次)太大聲了,太兇了,媽媽是因為著急等等,把原因說給孩子聽,才不會造成孩子成長的陰影或錯誤的學習和認知。

.吵架不能避免,事後修補最重要

親子、夫妻間難免會有口角或爭執,重要的是平常要多累積正向的相處經驗,遇到狀況才有轉圜的機會,才能夠想起對方的好。爭執後透過良好的約會和相處都能修復關係,當下不能和好,事後也要找機會單獨相處,說一說話,引導對方說出感受,或是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歉意。吵架最怕的就是變成冷戰。親子爭吵完,很可能孩子就躲進房間,關起房門。這時候,如果爸媽還強求不准關門,或是撂狠話「你不開門就別出來吃飯」,情況只會更僵化。爸媽要比孩子更展現EQ,#給孩子下台階。讓孩子也能區分吵架歸吵架,跟吃飯是兩碼子事。

.用心相處,就算吵架也能越吵越好

許所長認為親子間的相處,爸媽至少要做到「兩到」:手到和眼到。例如,孩子畫了一張畫給媽媽看,媽媽不僅要看著孩子、看著畫,也不要忘了用手指指畫中的圖像跟孩子討論,讓孩子說說自己畫的東西,這樣才算是真正的互動。

如果雙方產生爭執和不愉快,只要彼此愛對方,坦誠相待便可以和好如初。親子溝通是要聽到孩子講什麼、聽懂孩子想做什麼,「其實夫妻相處也一樣,只要心中仍有愛、在意對方,就能在吵架中理出頭緒。」

許所長提醒夫妻和朋友間的關係不同,朋友吵架可以幫助釐清彼此關係,吵完可以不往來,家人卻不同,特別是親子更不可能切斷關係,因此事後修復關係很重要。「如果雙方的個性都是很固執,就學習或找專業人員手把手的教導演練,一句一句練習說出自己心裡的話。」許所長提醒,一定要學習心口合一,明明是很愛就要真心說出來,好的話要多講,不好的話(傷人的話)要避免,就不用擔心吵架變成感情破裂的殺手。

延伸閱讀:

常常搞不懂孩子的行為?你需要這副教養透視鏡!

「給我最後一次機會」4歲女童淚崩懺悔》要求小孩「好,還可以更好」,就是一種情緒勒索

本圖/文由「BabyHome」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孩子越大越容易和爸媽吵架?父母小心!別讓權力不對等綁架了你的情緒

新視野平台A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