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張旭鎧(阿鎧老師)作者:張旭鎧(阿鎧老師)
幼兒模仿同儕不良行為,怎麼辦?
Q
有一個問題已困擾我很久,我的孩子(4Y5M)去念幼兒園後,把班上最調皮的小孩視為最好的朋友,可是這個小朋友是老師最頭痛的小孩。每天接孩子下課時,總會聽到我的孩子說一些在家不會講的話,或是表現出從沒出現過的行為,問他:「你怎麼會這麼說?」或「為什麼會這麼做?」他都說自己發明的,再仔細詢問,才知道都是跟那位同學學的。試過很多方法,請兒子去引導他那位好朋友,但都沒用,兒子都會說,我只會學壞的行為,不會學好的。若無法改善,是不是只能選擇換環境?不然現在這個幼兒時期又是人格養成的重要時期,一直被同儕影響也是很糟糕,請專家指點迷津。
A
古有孟母三遷,為的就是給孩子一個優質的學習與成長環境,現代父母大概就是不斷的幫孩子轉換學校吧!為了避免孩子接觸不良誘惑,這樣的做法固然沒錯,但是孩子卻要一直不斷去適應新環境、新同學、新老師,如果這個環境又不合適,孩子又要重新適應……
我們先來看看孩子為什麼對於不好的行為或語言學習得特別好?進入幼兒園後,孩子開始受到同儕影響,因此看到別人講「好聽的話」只得到老師的讚賞,但是講「不好聽的話」卻受到全班同學的關注,大腦受到這樣的結果「鼓勵」,於是開始學習不好的行為與語言。雖然老師對於幼兒講不好的話會制止、甚至處罰,但是這樣「特殊」的待遇反而更得到同學的青睞,所以孩子更會變本加厲的學習。
想要讓孩子不去學習壞的榜樣,並非強烈制止,而是應該要強調孩子的優秀表現:
1、忽略不好的行為,當孩子說出不好聽的話、表現不好的行為,只要當時的狀況不傷害別人及自己(不論生理或心理的傷害),我們都應不動聲色,連一點點的表情也別做,這可以使得大腦沒有被「獎勵」,因此逐漸降低不當行為的表現頻率。
2、讚賞正確的行為,只是忽略是不夠的,因為孩子會去找學習的搗蛋行為來吸引大人的注意,因此我們必須細心觀察孩子的優秀表現,尤其在不當行為之後!例如孩子故意把教室椅子都推倒,卻發現得不到大人注意,因此想要再試一次,於是先把椅子扶起來,我們必須趁著孩子把椅子扶正時給予大大讚賞,讓孩子發現把椅子放好所得到的讚賞要比推倒椅子多,因此當想要得到大人注意時,孩子就知道要去把椅子排好!
3、察言觀色練習,利用回家空閒時間帶著孩子回顧一天的活動,尤其是別人不好聽的語言及不當行為,讓孩子說說自己的感覺,以及應該怎麼做比較好,並且試著當場練習,例如:當孩子喜歡說:「你好弱喔!」我們可以帶著孩子改說:「你可以再試試看喔!」讓孩子有其他的正面詞彙可以代替,孩子就不會一直使用不好聽的詞句了!
轉學,是下下策,因為孩子必須重新適應,而且,難保下一個環境沒有對孩子負面影響的人、事、物。
延伸閱讀:
本圖/文由「BabyHome」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孩子在幼兒園學壞不學好?除了轉學,父母可先試試這三招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