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 鍾藝

BBP

在嬰兒出生後的早期,他們可能需要面臨痛苦的生活。因為在母體發育的不完善,醫生可能需要在他們身體內植入呼吸管,或對嬰兒實行手術。在80年代以前,醫生認為,在嬰兒早期進行手術可能會導致嬰兒癱瘓,但除此以外,手術對於嬰兒來說再沒有其他潛在風險,因為嬰兒感覺不到疼痛。也正因為如此,那個時候的醫生們不會對嬰兒實行止痛藥和麻醉的注射。

在80年代後期,臨床醫生開始逐漸意識到嬰兒也會感到疼痛,和其他病人並沒有區別。去年12月,FDA新增了對幼兒使用麻醉的明文規定:嬰兒可以在手術中實行麻醉,但需要警告父母:三歲以下的嬰幼兒在手術中使用全身麻醉和鎮靜藥物,可能會影響嬰幼兒大腦的發育。

新出台的規定讓很多的醫生感到震驚,對嬰兒使用麻醉竟然被寫進了明文規定中。經過多年的理論研究,研究人員和醫生相信:藥物,如氯胺酮和戊巴比妥,可能在多次使用或長期使用後引起嬰兒腦細胞的死亡,對嬰兒使用麻醉是極其危險的。但最近的臨床實驗又表明,初次接觸麻醉的嬰兒在之後的成長中並不會受到影響。

加拿大,法國和荷蘭醫院的大量研究顯示,ICU的早產兒在出生後的頭兩個星期,平均每天需要進行14次手術。費城兒童醫院的麻醉醫生Lynne Maxwell說:「我們發現,任由疼痛發生會導致大腦發育的變化。實際上,疼痛對人體造成的傷害是很巨大的,不治療新生兒的疼痛也可能導致他們的殘疾。」

臨床醫生表示,使用麻醉劑將是嬰幼兒疼痛管理的主要措施。但鑒於麻醉使用的風險,一個巨大的挑戰放在醫生面前:提高嬰兒痛感的判斷準確性,以及知道嬰兒的感受。

哪裡疼?有多疼?多倫多約克大學的心理學家Rebecca Pillai Riddell認為這是個哲學問題,他說:「疼痛的程度和部位取決於人對疼痛的主觀感受。對於成年人和大齡兒童而言,疼痛大多是自我報告的。如果寶寶不能表達他們感到疼痛,我們又從何知道他們的疼痛?」

臨床醫生相信,疼痛感和腦電波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對嬰兒的腦電波實行監控能幫助我們了解嬰兒的疼痛情況。但在全天候的重症監護病房中,腦部掃描很麻煩。所以護士通過評估哭泣和面部表情等行為以及心率和血壓等生理措施來衡量嬰兒的疼痛水平。然而,這些測量大多來自於主觀判斷:兩個人可能會認為寶寶正在經歷不同程度的疼痛,從而導致對治療做出不同的決定。識別早產兒的疼痛更是困難,因為他們的一切都不發達,包括哭泣和面部表情。

找到最合適的方式抑制嬰兒疼痛,這依舊是一條漫漫長路。但正如很多的科學探索一樣,最難的不是開發出產品的那一刻,而是認識我們自己的那段過程。

來源参考:

   How Can You Measure How Much Pain a Baby F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