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李佳燕 家庭醫師 作者:李佳燕 家庭醫師
影片,從女孩幼嫩字體的日記開始,「今天是我的生日,爸爸媽媽都在幫我慶生,我們都很開心,我愛我的家。」女孩繼續在文字旁邊畫圖,畫了張嘴大笑,雙手高舉的爸爸、媽媽和她自己,在他們之間還有一個好大好大塗滿紅紫色的愛心。
在日記描繪幸福家庭 耳邊伴隨父母親吵架聲
如果按了靜音,完全聽不到聲音,這影片毫不稀罕,只是一位幼齡孩子,描述家人為她慶生的美好一天,像許多尋常家庭常見的日子。
但是,當打開聲音,觀影者全部被震懾,淚水默默爬行臉上。
是母親對父親歇斯底里的怒罵聲,是父親四兩撥千斤,數落母親不是的嘲弄聲,影片最後,孩子畫完愛心,畫好圖,趴下,是孩子壓抑的飲泣聲。
我記得曾經有一位孩子放完暑假開學時,老師要求學生一個個輪流上台分享暑假的生活。有人出國旅行,有人去墾丁,有人去六福村,但是,這孩子上台,卻一言不語。老師以為孩子是故意讓他難堪,殊不知,更難堪的是要這位孩子告訴全班同學他的暑假是怎麼過的。
虛擬的慈愛雙親 是孩子的偽裝,也是渴望
當看慣了外表幸福美滿的家庭,或許我們都忘了,還有些不足為外人道的家庭,即使外表顯現幸福美滿的家庭,又有多少是粉飾太平之下,裝模作樣給外人看的呢?
對女孩而言,那文字與圖畫所虛擬的慈愛雙親幸福家庭,是給老師看的,可是,又何嘗不是寫畫出自己的夢想呢?像我們總愛閱讀著有美好結局的童話故事,愛觀賞著有情人終成眷屬,走向幸福紅毯另一端的愛情電影,那是我們在艱辛殘酷的現實生活中,所無法獲得的人生,只好徜徉於想像中。
為何給老師看的,便必須偽裝成美好?更透露著孩子不願被視為特殊分子,被老師貼了標籤。孩子渴望與大家一樣,成為不會被特別關注,最好不會被看到的孩子。
父母拿刀互砍的語言 孩子是最無辜的重傷者
母親自怨自嘆忙碌不堪,要工作又要煮飯做家事,先生卻什麼事也不幫忙,只會看電視看骨董;父親輕挑的語調,說著妻子不正常,會剋夫,明擺著挑釁。這樣的回應,更是激怒母親,母親已呈現幾近發狂的語調,怒不可遏。這對大人完全不在乎如此像拿刀互砍的語言,孩子聽得一清二楚,孩子聽了,成了最無辜的重傷者。
家庭,本應該是愛的澎湃發源地,是孩子的避風港,是孩子最後可信任可依靠的所在。而父母,正是愛、避風港、依靠所在的提供者。
當父母互相以惡毒的語言,彼此辱罵、嫌棄,如仇人般互揭瘡疤,愛,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恨。此時,孩子美好而安全的世界開始崩垮。
愛與信任成為孩子最難相信的感情
孩子會先自責:是不是我不聽話,所以爸爸媽媽才會生氣?是不是我不夠乖,他們才會不高興?如果我考試考好一點,他們會不會就和好了?孩子想使盡自己的力量,來討好父母,希望父母可以像傳說中的父母,互助恩愛。
但是,孩子往往發現,無論他做什麼努力都是枉然。當父母感情交惡時,是看不到孩子,顧不到孩子的。而孩子此時才發現,原來我是如此不重要!原來父母最愛最在乎的是他們自己,根本不是我!我是多餘的,我只是他們的累贅!
當孩子如此意會自己的存在時,會開始自慚形穢,覺得自己是沒有價值的人,可有可無,既然沒人在乎我,我又何必在乎我自己呢?父母傷害彼此的話語,彷彿利劍般,刀刀傷在孩子身上。
而關於愛與信任,會是孩子最困難相信與接納的感情。因為他今生最重要的愛與信任,在他最渴望需要時,已經背棄他了。這背棄,成了終生的印記。
延伸閱讀:
真實故事》半夜12點,一個5歲的孩子打電話到110,用發抖的聲音問「媽媽真的去天堂了嗎?」
本圖/文由「BabyHome」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女孩在作業寫著我家幸福,但她的耳邊卻是父母的吵架聲,為何她要偽裝美好?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