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林宗憲報導

30多歲A小姐,本身是職業婦女,白天要忙工作的事,晚上回到家後另一個忙碌的生活又將開始,需要照顧孩子、處理家中大大小小的事,直到晚上10點後才有自己的時間能追劇、滑手機,不過這些活動不助於入睡,讓她漸漸出現失眠問題,影響工作效率,甚至開始有憂鬱症狀。

為改善失眠問題,A小姐前往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王仁邦醫師的門診尋求治療,王仁邦醫師表示,A小姐一開始不太想使用安眠藥治療,透過醫病共享決策(SDM)討論後,決定選擇褪黑激素促效劑搭配睡眠衛教治療,在使用褪黑激素促效劑半個月至一個月後,睡眠問題便漸漸改善。

慢性失眠近4成有心理困擾 應盡早治療避免惡性循環

工作、家庭、人際關係等都有可能影響情緒,造成憂鬱、焦慮、壓力,進而導致失眠。王仁邦醫師表示,慢性失眠(失眠一個月以上)患者約3-4成合併有壓力或情緒問題,如果因睡不好、情緒不佳影響壓力處理、調適能力,工作、學業、生活等又會反過來成為另一個壓力,導致「失眠惡性循環」。

另外,王仁邦醫師提到,有些患者還會因為過去睡不好的狀況而有一些不好的經驗,當失眠較為改善後,受到現實影響或是受到負面經驗的影響,可能會讓「失眠」最後也變成患者的壓力。

失眠本身與壓力、情緒、生理等問題,環環相扣、互為因果,王仁邦醫師強調,如果能在早期就將失眠問題處理好,將更能守護民眾健康,避免失眠成為慢性失眠,甚至造成惡性循環。

失眠有3類藥可治療 褪黑激素促效劑適合「這些」族群

若失眠患者伴隨心理層面的問題,除了要改善情緒、壓力外,也要治療其失眠問題,王仁邦醫師表示,在藥物治療上,大致可分為3大類,包含BZD(苯二氮平)藥物、非BZD藥物、褪黑激素促效劑。

其中褪黑激素促效劑是較新的治療選擇,王仁邦醫師提到,它主要是作用在腦下垂體的松果腺體,能促進褪黑激素的分泌,相對沒有BZD、非BZD的副作用,因此適合的族群,第一類就是「藥物副作用敏感者」,像是擔心長期使用可能會有些依賴性,或是本身已經開始有些依賴傾向的患者;第二類則是情緒、壓力問題還處於較初期、較輕微的失眠患者,都蠻適合使用褪黑激素促效劑。

傳統安眠藥越吃越多 也可用褪黑激素促效劑幫助減藥

另外,褪黑激素促效劑也可以作為減藥過程中的替代治療,幫助失眠患者漸漸減少安眠藥的使用。

王仁邦醫師分享,有位60多歲的退休婦女,安眠藥越吃越多,前來就診評估後發現她有廣泛性焦慮症,不過並未得到妥善治療,在針對其焦慮問題治療1-2個月,改善6-7成後,開始嘗試跟她討論搭配褪黑激素促效劑來減少安眠藥的使用,現在她已經減掉1種安眠藥,另外1種也已從原本2顆的劑量減到半顆或1顆。

失眠1週以上應盡早診療 與醫師討論適當治療方式

褪黑激素促效劑能提供患者傳統安眠藥以外的治療選擇,不過王仁邦醫師認為,不論是哪種藥物,都需要根據失眠原因及藥物對個案的療效、副作用等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建議民眾若失眠一個禮拜以上應盡早尋求身心科醫師評估、診療。

王仁邦醫師提到,有些患者還會因為過去睡不好的狀況而有一些不好的經驗,當失眠較為改善後,受到現實影響或是受到負面經驗的影響,可能會讓「失眠」最後也變成患者的壓力

本圖/文由「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失眠未治療小心造成「失眠惡性循環」! 擔心傳統安眠藥副作用適合用1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