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 作者:羊敏丹 圖片來源:劉國泰
清脆爽口的水蓮,加上肉絲、破布子下鍋大火翻炒,這是台灣人再也熟悉不過的熱炒經典名菜,背後是長達20年的努力,讓美濃人默默賺3億。現在水蓮廢棄物還被萃取出可保養肌膚、抗氧化的楊梅黃酮素,正申請國際認證要成為台版的逆齡新秘方。
美濃湖(舊稱中正湖)湖裡長了一種水草:龍骨瓣莕( ㄒㄧㄥˋ)菜,葉子浮貼水面,形狀有如蓮葉,水面下纖細長條狀的葉莖可供食用,早年是只有美濃人才懂得享用的特殊食材。
美濃人餐桌要加菜,必須要先進湖採摘,來回搓洗外頭過硬的纖維,才能烹調入口。這道菜,就是現在熱炒店的必點菜色水蓮,美濃人則親暱稱作野蓮。
90年代初期,美濃的野蓮栽種面積不過是3、4甲,如今全美濃種了超過100公頃供應全台灣。野蓮的市場交易價格長年落在1台斤80元上下,放眼台灣果菜市場,各種蔬果經常因為淡旺季而價格劇烈變動,野蓮卻非常獨特,能夠一年365天穩定品質、穩定價格輸出,成為全台平民美食,背後有賴於鋪設20年的產業化道路。
野蓮的天性抗颱與全年性生長是首要優勢。有20多年野蓮種植經驗的美濃野蓮農李煥生說,遇到颱風,野蓮會受影響,但仍然可以有三分之一的收成,不至於血本無歸。
產業化第一步:先馴服野蓮
對比其它蔬菜,野蓮抗颱能力強,但要產業化並不是這麼容易,第一步驟是將野蓮馴化成品質穩定、口感更細緻的人工栽培作物。
原來野蓮會隨著水深調整生長高度,水太深,野蓮長太高,可供食用的部位就過老,採收也不方便;水太淺,陽光透射較強,使得纖維過硬,能採收的鮮食部位也少,不經濟。嘗試多年,李煥生才終於試出池塘至少需加高到120公分的適合水深。
種出了口感佳的野蓮還不夠,穩定數量、價格供應才是勝出的辦法,美濃人想出了一個辦法發揮野蓮的天性。
原來野蓮的生長期約3個月,按栽種時間分池子種植野蓮,錯開採收時間,全年就能有源源不絕的野蓮供應。以李煥生為例,他有10多個野蓮池,相似時間耕種的池子約3個,這樣分散種植使他有日產300斤的穩定輸出。
最後一步則是打造種植、施肥、採收、清洗包裝的標準作業流程,如此規格化種植讓分工明確有效率,成功開拓出一條產業化道路,使野蓮成為不分季節的必點菜色。過往只有3、4甲的野蓮池,如今有登記的種植範圍就達100多甲,就連養蝦場都將池子改來種野蓮。也讓美濃人靠野蓮默默地年賺3億元。
格外品變新綠金,化身逆齡新配方
現在野蓮又有了新故事。本來在清洗挑選的過程中,只有三分之一的野蓮會變成市場鮮食輸出,其餘部份則當成格外品(見小辭典)丟棄。因此供應全台野蓮八成的美濃,光是去年輸出逾3千噸,就相當於產生6千噸的廢棄物,成了新的綠金。
這個綠金就是李煥生臉上的面膜,一邊在水池整理野蓮一邊敷面膜,而面膜是源森活生技公司國際管理師陳森亞帶來的。
陳森亞在嘉義做醫美產品的開發和銷售。他觀察到坊間保養品的原料幾乎都是進口,認為要推廣台灣農產品或台灣品牌,產品就需要使用台灣原料講台灣故事,才能標新品牌形象,行銷國際市場。
如同1980年,日本科學家在參觀釀造清酒的工廠時,發現釀酒工人雙手皮膚細緻,進一步研究才發現在米酒提煉過程中產生的天然酵母菌具有護膚成份。科學家們將天然酵母菌提煉成Pitera,最後Pitera成為了高價保養品SK-II的主要原料。
那野蓮含了什麼?工研院中分院代理副執行長的李士畦說,野蓮富含可以消除自由基的楊梅黃酮素,有消炎、修復等功效,也存在於其他蔬果裡,是常見好用的保養品原料。
本來只是研究野蓮的廢棄物,卻發現原來台灣也有類似清酒酵母的故事可以說,李士畦與陳森亞一拍即合,把野蓮萃取的楊梅黃酮素做成保養品,已經在台灣電商平台上推出。他們的下一步則要幫野蓮格外品萃取出的純露,申請國際化妝品原料命名(INCI Name),用產於台灣的元素讓美濃野蓮走進國際市場。(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655期)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