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崔嫻

我想在我有了第二個孩子之前,我並沒有完全理解我的兒子Edwin是多麼的善解人意。當我們把剛出生的Charlie從醫院帶回家時,Edwin經歷了一個無可厚非的轉變;當時發了很多脾氣,說了很多“不”,還有權力鬥爭。然而最值得注意的是,當Charlie哭的時候,Edwin的反應。作為新生兒,Charlie哭得很厲害,當Edwin習慣於和他的弟弟分享父母的注意力時,他的壞脾氣和“不”就慢慢平息下來,剩下的哭就是對Charlie的哭的回應結果是,當有人哭的時候他就會哭。

Edwin看到另一個人、孩子或嬰兒在哭時,他的臉會立刻改變形狀。首先,他試著微笑、假笑來應對他所感受到的情緒波動。然後他也哭了。有時候,只是一個小的嗚咽,但有時,是大哭,你可以想像一下有人弄壞了一個最喜歡的玩具。

在我注意到這種事情經常發生之後,我也注意到,當電視上的人物表達負面情緒時,Edwin也會有類似的反應。我們最近在看他最喜歡的一集《小老虎丹尼爾》,在這一集,丹尼爾的魚死了。在某個時刻,我停下手頭的工作,抬頭看看Edwin,當丹尼爾表達他的悲傷時,Edwin也在流淚,儘管他並不完全明白丹尼爾的情況有多糟糕。他也特別關注我的情緒。即使我裝出一副難過的樣子,他也會立刻想知道情況是否已得到控制,並問道:“你是在開玩笑嗎媽媽?”

同理心是一種情感,它源於理解另一個人的感受,然後再去感受同樣的事情(或類似的事情)。第一種需求理解他人想法或感受的能力是一種緩慢發展的能力;它從嬰兒期開始,一直持續到學齡前。首先,嬰兒能夠理解人們的意圖,這些意圖通常會引導他們的行為。我們看到有證據表明,嬰兒在14到18個月大時就能根據他人的意圖採取行動。

例如,研究表明,這個年齡段的嬰兒會不遺餘力地幫助有困難跡象的成年人實現目標(Warneken和Tomasello, 2006,2007)。在大約相同的年齡,嬰兒也會試圖安慰他們的母親,如果他們表現出不安(Roth-Hanania, Davidov,和Zahn-Waxler, 2011)。然而,一種更複雜的對他人想法進行推理的能力,即心理學家所說的“心智理論”,要到五、六歲時才能完全發展出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以理解另一個人可能會相信一些不真實的事情,或者他們可能會表達一種情緒並感受另一種情緒。

JIYB23

不幸的是,同理心也有不好的一面。例如,第二個要求和別人有同樣的感受會導致一些個人痛苦。事實上,特別容易產生負面情緒的孩子更容易產生同理心(Spinrad and Eisenberg, 2019)。換句話說,那些已經非常敏感的孩子,比如我的兒子,可能會經歷強烈的負面情緒,因為他們對他人有著高度的同理心。

同理心的另一個潛在的缺點是,我們並不是均勻地分配它。事實上,我們大多數人更容易對與我們相似的人產生同理心我們的家庭成員、社區成員、種族成員或民族成員。此外,對群體內成員的同理心甚至會導致對群體外成員的同理心減少(例如,Bruneau, Cikara,和 Saxe, 2017),這甚至可能打開種族主義和仇外心理的大門(Bloom, 2017)。

拋開這些潛在的負面影響,同理心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件好事。事實上,它通常被認為是一種親社會情緒,因為同理心的體驗與親社會行為有關,比如幫助或分享。總的來說,同理心與健康的社會關係、親密的友誼、合作,甚至是學校的成功相關(Masterson和Kersey, 2013)。在青少年時期,道德情感是道德選擇的最大預測因數,比如選擇是否欺騙或偷竊(Krettenaur, Jia和 Mosleh, 2011)。此外,同理心與欺負行為負相關,表現出更多同理心的孩子不太可能欺負他們的同伴(Mitsopoulou和Giovazolias, 2015),當他們看到別人被欺負時更有可能進行干預(Nickerson, Mele和 Princiotta, 2008)。

不幸的是,全國的趨勢表明,同理心是在出局。在對1979年至2009年間超過1.3萬名美國大學生的研究進行的大規模分析中,美國的同理心急劇下降(Konrath, O’Brien, and Hsing, 2011)。儘管有一些缺點,我們需要同理心:它能讓我們與他人建立聯繫,考慮他們的感受,並激勵我們去幫助他人。事實上,在美國人意見分歧如此嚴重的政治氣候下,同理心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

作家賈米爾·紮基(Jamil Zaki)在他的新書《善良的戰爭》(The War for Kindness)中辯稱,同理心是我們可以選擇、可以培養的東西。對於成年人來說,想像成為另一個人的鞋子可能會幫助我們做出更友善、更有同理心的決定。此外,接觸與我們不同的人也可以幫助我們對那些通常不會表現出我們最善良的一面的人表現出更多的同情。研究表明,即使是讀小說也能幫助我們把自己放在他人的思想中,並鼓勵同理心(Dodell-Feder和Tamir, 2018)。

除了幫助自己表現得更有同情心之外,父母還可以做一些事情來鼓勵孩子們產生同理心。如果你的孩子有一點敏感,或者已經和別人的情緒高度一致,你可能不需要做太多來鼓勵同理心。事實上,就像我一樣,你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處理孩子在看到一個人痛苦時的焦慮或內疚。但對其他孩子來說,和他們談論自己的情緒和他人的情緒會有所幫助。

事實上,與孩子談論自己情感的父母,他們的孩子更有同理心,行為更親社會(Brownell, Svetlova, Anderson, Nichols和 Drummmond, 2013;Garner, Dunsmore和 Southam-Gerrow,2008)。父母和孩子之間安全、溫暖、積極的關係也與同理心有關(Stern和Cassidy, 2017;Spinrad和Eisenberg, 2019)。事實上,一些研究人員認為,父母可能能夠為他們的孩子建立同理心模型(例如,Eisenberg, VanSchnydel和Hofer,2015),因此,在家裡提倡同理心的環境可能會產生更多有同理心的孩子,甚至可能會產生更善良、更同理心的你。

資料來源: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