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Kayue Photo Credit: Wild0ne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大海似乎深不可測,人類的污染物難以到達。不過,以往有研究顯示,居於2000米深海的生物帶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一項最新研究更把範圍推至海底1萬米。

這項未發表的研究中,小組在西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目前已知的最深海溝——以及位於紐西蘭的克馬德克海溝收集端足類動物,並檢測其體內的有機化學物水平。結果發現,在兩個海溝中的端足類,均驗出PCBs及PBDEs。

PCBs以往用作製造塑膠以及在船身防止藤壺生長,但在70年代末開始被多國禁用。PBDEs可用作阻燃劑,但動物實驗顯示PBDEs或會干擾激素系統以及神經發育,要到近年才被禁止。

馬里亞納海溝的端足類PCBs含量特別高,是克馬德克海溝所發現的15倍。參與研究的深海研究員Alan Jamieson更表示︰「甚至比在中國最受污染的河流——珠江及遼河——的河口更高」。

另一方面,克馬德克海溝的PBDEs是馬里亞納海溝的5倍,比紐西蘭北島的沿海水域要高。深海微生物學家Douglas Bartlett認為︰「這項發現非常戲劇性地說明海溝其實並不遙遠,整個世界都互相連結。」

Jamieson解釋,海溝的污染物含量之所以如此高,是因為污染物無處可逃,只能在海溝累積。在開放的水域中,化學物會不斷被沖走,因此最終海溝的污染物含量會高於河口。

研究人員懷疑,馬里亞納海溝的PCBs水平如此高,源自附近亞洲的大型塑膠製造廠,以及關島的美軍基地。此外,海溝上方是北太平洋環流,其強烈旋渦或會把不少物質從海面吸到深海。兩個海溝的深度大約為11公里,Jamieson指這聽起來很深,但從運送污染物的角度而言其實並不算遠。

深海生態學家Jeffrey Drazen認為,海溝如此多POPs值得關注,因為深海是尚未開發的自然資源,污染物或會影響該處的生物——對人類而言可能極具價值。而且在深海裏,也許有微生物能把海中的碳轉化成其他不易還原為二氧化碳的化學物,有助控制氣候。假如牠們亦受到污染影響,或會令氣候變化加劇。

相關文章︰

資料來源︰

本圖/文由「關鍵評論網」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在1萬米深海的生物體內,也能發現人類污染物蹤跡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