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魏孫鴻
一個國家,有二十幾種「國語」,這,有什麼好處?印度,這個世界人口第二多的國家,方言非常多,鈔票上有印有15種語言,但國家進步的腳步相對緩慢,這難道是我們要追尋的未來?
文化部推動國家語言法,說要「保護」各族之語言、尊重不同的族群,然而,這種目標靠這樣的法律能達到多少?除卻目前通行的國語之外,所謂各族的語言都沒有自己的文字。臺語、客語與原住民語,基本都要靠西方字母拼音來作為教學之用。原住民族語,如此使用,在保存上還有意義,但臺、客二語,說實話,哪一個講得流利的長輩,小時候是這樣學習的?這兩種方言,都是中文的旁支,也是台灣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且教育系統當中,也早已有之,試問再推這樣的法律,其目的跟保護這兩種語言有什麼關係?而原住民族語言於今年6月14日即已公布了「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 」,這個法律當中,便已經將原住民語言訂定為「國家語言」,那麼再多一個「國家語言法」的疊床架屋,民進黨政府到底想幹嘛?
講穿了,這不國家語言法的目的,顯然就是民進黨一貫抹煞中華文化思維的政治工具。這樣的法律,在法理與實踐上,都充滿問題。且事實上,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就是中文必然會與英語一樣成為主流的國際語言。過去英語獨霸的時間,問問台灣絕大多數的父母,孩子在學校是要花時間學英語還是學所謂的母語?答案絕對都是前者。而如今,在川普的孫女都學中文的時代,再問問家長們,有時間要搞好中文還是要拿去學母語,我相信答案還是前者。
這當然不是說國語之外的方言毫不重要,法律給予一定的保障也是必須。但要保存,其實何必這樣大費周章。過去威權時代,政府不智地透過教育與傳播的壓制限縮方言使用之空間,而民主化之後,國家機器只需以平常心就可處理這樣的問題。在教育與傳播相關的法規中,給予這些語言發展的空間,且鼓勵父母在家用方言語孩子交談,這些語言就可以自然而然流傳下來。
以馬來西亞為例,華人為該國第二大種族,華校的存在,讓中文成為馬來華人現在的競爭力。馬來西亞政府也一直以各種方式予以打壓,但因家庭、社群的堅持,華語依舊可以在那兒一代代傳下去。而且,這還不只有我們講國語或大陸說的「普通話」,馬華族群當中,廣東話、福建話(閩南語)也一直是華人族群當中通用的中文方言。
透過國家語言法的設立,未來就是進一步將我們使用的語言拼音化,且就是從方言使用人口最多的臺、客語入手。接續就可以宣稱,台灣的語言跟中文已無直接關係,進一步地讓中華文化的根基在臺灣被抹去。民進黨政府這樣的機關算盡,費盡心思在這種對國家未來不但毫無用處,且必然阻礙發展的事情上,然後所有軍演的科目中,總統落跑成了最直接且實際操作最頻繁的演訓,連接來看,怎不令人毛骨悚然?
面對對岸政治架構的權力集中與軍事力量的摩拳擦掌,在對照我們經濟狀況的衰敗,政府的施政核心卻是這些於局勢毫無關連的愚行,難道真是要人民自求多福?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