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鄭芊芊
近日,22位民進黨立委召開記者會,要求延後實施《國土計畫法》
從表面看來,這部法案似乎是為了確保台灣的永續發展,尤其是在氣候變遷越發嚴峻的當下。然而,深入探討後才發現,這個被包裝成保護國土的法案,實際上可能更多的是一場對土地持有者利益的掠奪。畢竟,當政策的制定者尚未完整提出配套措施,卻急著推動法案上路,這樣的「保護」難免讓人懷疑其動機。
《國土計畫法》將全國土地劃分為四大功能區域:國土保育區、海洋資源區、農業發展區與城鄉發展區。其中,最具爭議的是農業發展區。按照法案,一旦土地被劃為優良農地(農1)或良好農地(農2),那就等於這片土地失去了所有開發的可能性。這不僅令土地所有者大為不滿,認為自身的財產權利被侵犯,地方政府也擔心這樣的劃分會嚴重影響城市發展。
雲林縣就是最為典型的案例之一。這個全國人口僅占3%的縣市,依照國土計畫法的分區規劃,農1加農2的面積高達8.7萬公頃,這相當於全國宜維護農地總量的10.74%。也就是說,雲林承擔了過度沉重的農地保護任務,這對一個同樣渴望工商科技發展的地區來說,顯然不公平。根據2020年數據,雲林的失業率高於全國平均,而這樣的規劃只會加劇當地經濟的停滯,政府有考慮過他們的處境嗎?
再來看看南投縣,73.91%的土地被劃為國土保育區,農業發展區占了23.17%,而城鄉發展區僅有可憐的2.92%。這樣的劃分等於封死了南投未來的任何非農業發展空間。一個縣市若無法在工商業與農業之間取得平衡,長期下來只會面臨人口外移、經濟萎縮的問題。2020年,南投的經濟成長率已經排在全國倒數幾名,繼續壓縮它的發展空間,難道是中央政府想看到的結果?
為了彌補因土地分區造成的損失,《國土計畫法》設計了一系列的補償機制。然而,這些補償措施目前仍僅是「畫大餅」的狀態——具體實施細則尚未完全公布。立法者似乎只關心如何把法案推上路,而對土地所有者的損失,則是口頭上的承諾大於實際行動。試問,誰敢在不知道自己會得到什麼補償的情況下,同意放棄原有的土地使用權?
圖片取自:(FB 蔡易餘 家己人)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政府曾經多次推動土地回復原有分區使用,而一些已被移作工商用途的土地,根本無法立即回復。例如,過去幾年在南部農業縣市,農地、魚塭乃至森林,因為推動綠能政策,被大量鋪設了太陽光電板。這些地方即便被劃入農1、農2區,短期內也無法再進行農作,政府打算如何處理這些「綠能遺產」?
而那些因農村人口大量外移,導致無人耕作的農地,即使被劃入農業發展區,又有什麼實際意義?根據2019年的農業部報告,台灣農業勞動力平均年齡已經超過60歲,年輕人不願回鄉務農的趨勢明顯。換句話說,這些劃分看似為了保護農業,實際上只是徒具形式,並未考量實際的社會現況。
更值得玩味的是,這次民進黨內部也出現了明顯的分裂。作為執政黨,理應全力推動政府政策,但這22位立委卻公開要求延後實施國土法,足見這項政策引發的爭議之大。面對黨內同志的質疑,中央政府依然堅持要按時實施,這樣的強硬作法,只會讓更多問題浮出台面。
過去幾年,政府推動的一些重大政策,如年金改革、能源政策等,都因為欠缺事前的良好溝通與完善的配套措施,導致社會動盪不安。如今,《國土計畫法》似乎正朝著同樣的方向發展。如果執政當局繼續採取「霸王硬上弓」的態度,將法案強行上路,屆時所爆發的亂象,恐怕難以收拾。
《國土計畫法》的出發點是好的,它旨在保護台灣的土地資源,並確保長期發展的永續性。然而,這部法案顯然還未做好充分準備,尤其是在土地分區規劃與補償機制等關鍵細節上,存在太多模糊地帶。如果法案在未獲得地方政府與土地所有者的理解與支持下強行實施,未來只會引發更多衝突與不滿。
內政部或許應該反思,與其急著推動法案,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