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張忠本

二、台灣高鐵的不當決策

檢討台灣高鐵在投資興建期間有一連串的決策失當,是造成今天高鐵營運僵局的原因。

(一)1997年,高鐵BOT案投標,當時交通部長蔡兆陽純按價格標以「台灣高鐵團隊」的政府「零補貼」逕行決標。罔顧財務的可行性。

(二)台灣高鐵團隊,未瞭解銀行法對單一客戶的抵押貸款額度不得超過銀行淨值15%的規定,以致無法取得銀行融資。拖到1999年,因為銀行融資無法取得,台灣高鐵已打算廢標。國民黨政府恐引起高鐵BOT案失敗的政治風險,而承諾台灣高鐵BOT案之銀行貸款,不受銀行法之規範並由政府保證無法償還貸款時,負責買回台灣高鐵。自此台灣高鐵已完全違背BOT的基本精神,即負責主要經營成敗的業主負擔少數的投資風險。

(三)「台灣高鐵」原係採德國西門子系統。後為取得政府保證融資的支持,「台灣高鐵」妥協於中日政商關係,改採日本與德國混合系統,導致工期一再耽延,造成預算一再追加。

(四)台灣高鐵五大股東原承諾投資500億元,至今只投入295億元,即無意願再增資。加上工期的耽延,資金明顯不足。由於殷琪在民進黨時期良好的政商關係,政府週邊機構如公營行庫,中鋼、航發會、台糖、中技社、國發基金,在民進黨執政八年期間,陸續投資381億元,結果政府零補貼變成政府投資加政府保證銀行貸款,高佔台灣高鐵投資總額的61%。

此外有三項經營者不可抗力之因素:(1)當初政府規劃時,預估每年運載量比實際偏高11萬人次;(2)增加老年票價補貼,累計達100億元;(3)九二一地震後增加工程耐震係數增加成本。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上海若取消車模,誰該為此負責
「言論自由」不能超越「尊重他人信仰」的紅線
農曆年前來個微整型?
政府優渥的退休金 變相失去人才
不能看報了? 紙本閱讀無法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