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梁瓈月】

11月17日為世界早產兒日,是在2010年由歐洲的 Foundation for the Care of Newborn Infants (EFCNI) 慈善基金會在紐約所發起,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全世界每年約有1,500萬名的早產新生兒,平均每10個新生兒就有1個是早產兒,目前這個數據仍持續上升,而且當中有110萬名會死於感染。

(影像來源:the neonatal trust 臉書)

在台灣,平均每12個新生兒就有1個是早產兒,早產原因有許多種,依據美國疾病管制署資料顯示,常見原因包括:多胎妊娠、母親子宮或子宮頸問題、母親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凝血障礙、抽菸、飲酒及藥物使用等,且早產會造成嬰幼兒健康影響,包括:智能障礙、腦部發育遲緩、呼吸道疾患、視力及視網膜問題、聽力損失及哺餵與消化道問題等,如果想有效預防,必須要把握「適齡婚育」、「戒除菸害」、「有早產徵兆及早準備」等原則。

依據國民健康署出生通報系統統計資料顯示,我國早產兒發生率由95年起皆維持在8.5至9.3%之間,103年有1萬8,940名早產兒,佔全國活產新生兒的8.95%,其中20歲以下或35歲以上高齡產婦生出早產兒比率較高。如果要避免生出早產兒,有以下幾點要注意。

掌握孕前、孕期3良方,常保母嬰健康!
一、 健康生活:不抽菸、喝酒,均衡飲食及充足營養。
二、 孕前提早準備,孕期多注意:
1. 適齡婚育,懷孕間隔不要太密;
2. 減少人工生殖胚胎植入數,降低多胞胎妊娠風險;
3. 定期接受產檢,注意早產徵兆。
三、 有早產風險者,要選擇「高危險妊娠孕產婦及新生兒照護品質中度級、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產檢及待產。

目前台灣最大問題是晚婚,許多女性近35歲才步入家庭,生第一胎時都已經是高齡產婦,因此在生育時常會伴隨許多風險,雖然醫療技術越來越發達,但如果能在最適當年齡範圍內生育,不但較容易生育,懷孕過程會比較順利,產後也比較有精力照護幼兒,體能復原也會比較快速。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