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是台灣的脊梁山脈旅遊年,同時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出不了國境的狀態下,台灣人一窩蜂湧入山徑;但你是否想過:走進山林,出不來怎麼辦?

據內政部消防署統計今年度山難數量,截至 12 月 15 日已累積 437 件,創下 18 年來的新高,其中事故原因又以「迷路」為最大宗。

面對快速增加的登山人口,政府該如何協助民眾提升山林知識,讓人人都能開心爬山,平安回家?《報橘 BuzzOrange》日前專訪了前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秘書長梁明本,透過多年的登山經驗,梁明本說:「關於山,你要常常跟它接近、在裡面活動;當你了解山的同時,山也會了解你。」


圖片來源:panhau527,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迷路佔比突破 4 成!梁明本直言:根本人為山難

「跟國外的山比起來,台灣山的困難度與危險度相對是低的。」長年在外國登山的梁明本提到,基本上有學過地圖、定位等知識的人,上山大多不會太慌亂。因為當你發現狀況不對時,只要把離線地圖打開、定位,就能知道是否在正確的途徑上。此外,搜救隊都是從步道出發,因此只要登山客回到步道上,獲救機率很高。

但是,現在的登山者真的都知道如何看離線地圖嗎?據內政部消防署統計,發生迷路的占比高達 41 %,梁明本直言:「這根本是人為山難!」 當山林解禁、交通部訂 2020 為脊梁山脈旅遊年宣傳山岳觀光時,政府已將登山「大眾化」,但是山岳教育真的有被落實嗎?


圖片來源:翻攝自內政部消防署 109 年山域事故統計分析發表 。

在行政院宣布「山林解禁」後,推行山岳教育的責任便交由教育部體育署主責。因此,體育署在 i 運動資訊平台上新增「登山教育」欄位,並透過多元方式傳遞正確的登山知識:像是舉辦「全國登山月」活動,或是邀請 YouTuber Zoebitalk 肉比頭拍攝「新手登山安全超懶人包」影片,讓登山知識能夠更加貼近年輕族群。

此外,隨著 108 課綱上路,教育部日前 宣布 把 2021 的戶外教育年度預算增加為新台幣 3.9 億元,除了加強推廣學生向山野、海洋致敬、學習的力道,也希望能加強各縣市教育機關推動對戶外教育的誘因。

不過,當山岳教育逐漸在學生、年輕族群中建立後,山林亂象真能獲得解決嗎?

台灣迫切需要山岳教育的主要族群是——中高齡的長者

據消防署統計分析,在今年已發生的 437 件山難中,數量最多的落在 50-59 歲,次多則是 20-29 歲。

不過,若以 40 歲做為分界會發現,40 歲以上發生山難人數占比接近 65%!此現象不僅代表越來越多中高齡人口投入登山活動,更暴露了山岳教育的斷層。因此,除了體育署廣推學校教育,政府或是民間還能透過什麼方式,提升整體國人的山岳知識?


圖片來源:翻攝自內政部消防署 109 年山域事故統計分析發表 。

「台灣登山的人很多、登山社團也很多,但是登山界與政府開會開了 2、30 年,政府只在太魯閣蓋了登山學校。」不過,梁明本說,現有的登山學校地點太過遙遠,對居住在城市裡的民眾來說很不方便。

然而,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遊憩科卻表示, 國家公園登山學校 目前相關課程、講座資訊都以臉書粉絲團為主,並指出登山教育的範疇屬於教育部體育署管轄,也非太管處。

當登山人口快速增加,台灣想要扎實發展山岳教育,未必要一味地等待政府作為。梁明本認為,登山圈早已積蓄足夠能量採取行動,因為 「山岳教育不用講太多,最重要的是如何解決『迷路』的問題!」

梁明本進一步解釋, 登山學校的課程不用多基本就好,像是地圖、急救等等 ,且設在都會區,讓想要登山的人可以運用平日晚間或週末,花一天至兩天就能完成基本訓練。

其實,不論是山難或亂丟垃圾等問題都不是今年才出現,只是新冠肺炎讓台灣民眾瘋國旅、跑山林,才會有可以討論山林相關問題的空間!除了體育署一步步將山岳教育,從學校端向下扎根,面對中高齡的登山者,我們更要透過便利、友善的方式,讓他們能輕易地學習並掌握登山基本知識,讓登山成為台灣最安全的全民運動。

本圖/文由「BuzzOrange 報橘」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台灣山岳教育的盲點:重點不再是年輕人,而是中高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