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李道勇

1968年,筆者曾參觀經濟部設在七星山麓的「地熱能源探勘實驗場」,它還設置有熱帶花卉、蔬菜的溫室及木材乾燥試驗室等,當時筆者即聯想到何不學習紐西蘭的「地熱發電」?但其後,七星山麓的「地熱實驗場」即因地熱水含硫量過高,造成地熱井場腐蝕,而告放棄實驗。

1981年,宜蘭清水地熱廠設立,筆者也去參觀,但它只運轉13年,到1993年,就以其發電效益僅剩不到原本十分之一,台電宣告產能不足和地熱資源枯竭,而告關廠。沒想到,2016年,清水地熱廠,敗部復活,5年後,「結元能源開發」重新啟動清水地熱廠;商轉後裝置容量達4.2百萬瓦,24小時運轉,可供應宜蘭一萬戶家庭,全年用電。

不過,截至2020年底,台灣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只達到9474.44百萬瓦,而地熱發電僅僅佔0.3百萬瓦,根據經濟部的調查評估,我們全國的地熱發電潛能約達320億瓦,相當於11.7座核四廠的發電量,但我們為什麼只開發0.3百萬瓦?實在不可思議。

根據工研院估計,光是大屯火山淺層地熱,就佔有514百萬瓦。筆者請問,事隔半世紀,大屯火山地熱,它也許還存在著含硫量過高的問題,但是就不能請教臺塑麥寮六輕的脫硫技術?居然放著514百萬瓦地熱,只是最低限度的利用它的溫泉泡澡或者煮雞蛋?

ADDY5716
圖片取自:(wikipedia

今年初,由「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發起,經濟部舉辦的「2023台灣國際地熱論壇」,邀請來自美國、紐西蘭、德國、新加坡、瑞典、義大利等11位於地熱開發不同領域的重量級人士擔任講者,分享國外先進地熱開發技術、電廠成功商轉與管理經驗,吸引國外廠商逾30家、國內產官學研各界逾400人共同參與。

奇怪的是跟我們同樣位於太平洋火環帶的菲律賓,是世界地熱發電第二大國,卻和日本一樣,竟然沒有地熱專家與會(難道經濟部疏漏?)。

筆者之所以在意日本地熱專家,是因為日本地熱發電廠己多達九十座,他們的地熱鑽探,也有多處是在自然公園裡。然而台灣最具地熱潛能的大屯火山區,卻因為受限於國家公園的規定,二十多年來沒有再進行地熱鑽探;

難道陽明山國家公園就這樣阻礙著大屯火山淺層地熱的開發?日本的自然公園在2012年及2015年分別放寬地熱開發,甚至特別保護區,經過環境省進行個案評估,認定規劃優良也可開發;我們的地熱開發單位,應向日本學習如何在自然公園地熱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