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第五德嘉

   最近同為文組的台灣文學系和中國文學系又起戰端!互相爭執,繼續往「大家來互相傷害啊!」的情勢走。

   這個爭議不斷的中文系和台文系多年混戰,理所當然地,總又延伸到文言文與白話文,哪個比較「偉大」的議題裡續鬥。

一個體系,兩個同溫層

   中文系和台文系絕大部份的老師們,戰雖戰,其實往上推,教授們與高中職基層教師的修業過程中,只要稍微資深,他們在某些層次上是出於同源的,讀一樣的書、上同樣的課、考同樣的試卷……,連拜師學藝的教授也是一樣的。

   這些帥氣的學長、文采的學姊、可愛的學妹、有禮的學弟,都是成長在同一個系統裡。

   不過善鬥是人類的天性,雖然在戰科系時,兩系都是被視為就業市場上的弱勢族群,但是因為「同溫層」大約分成兩派,還是要戰一戰來刷存在感。

CHN

國文科考試時,各要出幾題?

   不過戰雖戰,這問題總是會無限迴圈地繞回「文言文」與「白話文」,誰比較「有用」上,事情沒有對錯只有結果,這個引申出來的戰場,最後又會再繞到「國文科考試時,各要出幾題?」囉。

   平心而論,在考試至上的台灣,擅長文言文的學生在考場上,就是具有比較大的優勢,所以迴避較難的古文出題量,可以讓考場局勢變化成主事者想要的樣子。

   根據英國研究,該國老師在教導孩子們唸文史課程時,會要求學生們先想想英文課本的某篇選文,是不是藏有特殊的涵義;歷史課本中,某些被刻意簡略的部份與特殊強化的內容,是不是擁有想要掩蓋的事實。

   在「反洗腦」的過程中,若能破獲英國編排課綱者的陰謀,孩子們對於上課的興趣,會得到更專心與更強化的效果。

翻桌教室與考試機器

   在Google掛帥的時代,文言文的白話翻譯與賞析隨手可得,比白話文更白話文的課堂報告,早已有人做好並上傳網路,所以想要單純瞭解課文的問題並不難,Google完,還願意延伸閱讀那就更好了。

   而在台灣的國文教育中,大約分成四種孩子:

一、翻桌教室的孩子:

   在他們成長時,因為接受教育的過程出現差錯,所以早已放棄國文科,教室的桌子翻倒不上也無所謂,只求能跟人對話就行,用電腦打字時就選字,錯幾個字也沒關係,反正大家看得懂就好,看不懂也沒差,因為根據教育部的統計,中文字常用數量也就大約5000字,能過生活就好。

   而且在少子化的台灣,因為對手太少,只要記得考試當天要到考場,考卷稍微寫寫,也會有學校拜託孩子去交錢註冊,只是看繼續求學的CP值高不高罷了。

二、考試機器的孩子:

   專家是訓練有素的狗,在填鴨教育下,只要有適當的補習或熱心老師的引導,文言文跟白話文的學習,只是「一塊蛋糕(A piece of cake)」,苦練完就很簡單,上了考場填完試卷,再寫個文白交雜的典麗文章討好閱卷老師,或是來個直擊命題核心的刀筆實用文,也能險中求勝,考個滿級分。

三、愛好中文卻每科都得考好的倒楣鬼:

   台灣升學的麻煩之處,就是最開端的升高中職與升大學考試,幾乎是全科要好,才有「好學校」唸,所以考試機器們擁有選擇校系的優先權,他們在爸媽壓力與社會價值的影響下,雖然不是喜歡中文系或台文系,為了名校的光環與公立比較省錢的邏輯下,從此開始「嘗試」去愛語文的四年人生,真正想唸文學的孩子就被往後排擠。

   一直要到不用考數學、物理、化學……,又擁有公平面試的研究所考試時,才能擇其所愛,洗出自己想唸的學歷。

四、老靈魂的早熟孩子:

   對於人性百態與生命價值,已經了然於胸的這些「怪物」,他們的思維成熟堪比充滿智慧的老人,《論語》、《孟子》、《老子》、《莊子》與詩詞曲賦,還有其他的白話文學,也只是人生的一粟,生命中還有更多的書籍要閱讀、還有更多知識要學習,無論上層在戰什麼,一切無視或冷眼旁觀,只等棋逢敵手的人出現在生命中,才能不再寂寞。

實用中文

   總之,真正重要的是在社會上能實用中文,讓自己在文學運用與文字理解上,擁有超越文盲的能力。

   裝文青與追求異性時,出社會在回覆客戶與公文寫作時,能讓對方看懂你要表達什麼,不會會錯意,別被當草包一枚即可。

   能寫出像樣的文章,會寫出中、短文,不要錯用慣用成語,用輸入法打字時,別出錯誤或打錯字,記得校對再校對,然後文章結束時,拜託記得加個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