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李杰夫

三味食堂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這家位於艋胛的老牌台式日料總是「人滿為患」,排隊的人多到在開門前就在門口的登記簿上寫下大名和電話站位。門口的工作人員還不時用英語韓語招待來客。為何三味那麼受歡迎?先來看看出品。

每桌必點的手握壽司,這裡是半份。或許沒有對比看不出這個有什麼特別。再來張有筷子和手的對比圖看看。

超級大塊的生魚片完全包裹著「可憐」的醋飯,宛如在吃生魚片一般。

再來看看綜合生魚片,紅魽、白魽加上鮭魚和蟹棒,生魚片的厚度如手掌一般,在三味可以嘗試「荒野求生」的大塊吃生肉的進食體驗,我想這個說法應該毫不誇張。

海膽手卷絕對對得起它140nt的售價,嘴巴再打,三口之內不可能塞下去。

沒有點推薦的雞肉串,試了干貝燒,個人覺得用料很足,可是培根有點搶了干貝的味道。

說了這麼多,我並不是給三味食堂打廣告,只是去過的朋友甚至網路上大部分的貼文說道三味的評價是:「雖然不便宜但CP值高」「分量超級大」「新鮮」──這些就是台式日料的「標籤」嗎?

在日本吃道地的日本菜,給我的感覺是除了定食分量十足外,其餘走的都是精緻風,不會很飽,但以清淡口味為主。我好奇地去查了下日本料理在台灣發展的緣由:從日據時代日本料理引入台灣,當時的日本料理比其他國家的料理數量多太多,一部分是「政治原因」必須要引入,另一方面為了吸引人去吃,引入的日本料理用低廉的價格做「招牌」(資料來源:陳柏昌,碩士論文「日本料理在台灣」)。

如此看來,反觀三位食堂的菜式,就明白許多。首先新鮮的魚獲受日本的影響,低價──即CP值高是歷史緣由的影響,當然這麼多年的發展,也會引發口味的改良,如壽司加入適當調料不需要沾點醬油或山葵醬,根據在地口味配合串燒──如重口味培根和仙貝一起燒去除腥味等等。

好了,說了這麼多,結論很簡單啊──台式日料≠「平民」日料。台式日料是有自己的發展脈絡的,繼承了日料的優點,也不會太貴大家吃得起,還有可能是台灣特有的用日料食材用台灣方式烹調。

文章的結尾,還是呼籲大家快點組團去三味食堂體驗荒野求生吧!等等,為什麼店家不把手掌厚生魚片多切開幾塊好入口一點呢?我想大塊大塊就是吸引大家去的原因之一吧!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