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吳默聲

前台大校長管中閔日前卸任時表示:「希望政治干擾跟壓迫不要留在台大校園,期待法規跟制度落實大學自治,這樣台大與其他大學才能成為真正學術自由的樂土。」同一時刻,台大社科院長蘇宏達卻接受媒體專訪:「重磅專訪》「民進黨論文殺手」飽受恐嚇 蘇宏達曝心境:整件事就是醜聞」大談自己如何處理林智堅、鄭文燦,更舉自己多次針貶時事(實際上根本是自己公然造謠)被檢警機關偵辦,指自己受到政治迫害。這二位高度政治色彩、政治爭議的人物,盤據台大校園,讓學術問題變成政治問題,本身自該負最高的責任。台大學倫事件,始終無法被好好持平看待,不光只是當事人是民進黨政治人物,更是因為處理定調的人全部都有特定政治色彩,不只傷害高教、更斲傷台大清譽。

令人感到痛心與遺憾的是,這場紛擾已經持續了數個月,將近半年的時間,問題並不隨選舉結束而落幕,又因為林智堅出庭論文官司,此案再上媒體焦點。相反的,林智堅、鄭文燦的台大論文爭議,至今依然使得台灣高教界惴惴不安,台大國發所的師生、校友,更長達半年遭到無端受辱以及特定媒體的攻擊。民進黨敗選至今,也依舊走不出論文爭議的陰霾,隨鄭文燦極可能入閣成副閣揆,論文問題必然又要再次延燒。但這起事件該如何檢視,未來又該如何正面回應這起爭議,有明確完整論述,是民進黨,也是教育部、高教界自救的當務之急。

去年7月筆者就曾投書:〈少點政治、平心靜氣探討學倫爭議〉呼籲各界應該要將問題本質,持平檢視。但隨風波越演越烈,本文主要是希望可以將這件爭議作更持平的檢視,並讓社會除了口水外,能多點懇切的省思。

ADDY2834

圖片取自:(facebook林智堅 )

首先,學倫事件跟白色恐怖無關,但絕對是徹底的政治鬥爭。

從整起事件開頭至今,在台大校內處理此事始終難脫政治鬥爭的陰影。關鍵人物當屬台大社科院長蘇宏達,鮮明的政治立場,並以先射箭再畫靶的方式,還未經調查就把林智堅案定調醜聞。更難置信的是,堂堂一位社科院長竟會在受訪中,直接點名旗下系所招生人數減少,叫做水準下降。蘇宏達說:「台大與國發所遇到「困難」…具體的影響就是招生、報名的人少了,若2022年報名100人、今年2023年報名50人,結果還是錄取30人,錄取率雖提高,但也顯示相對無法錄取到比較優質的學生。」

任何時候,選才都淡旺季之分。市場如此,高教招生亦然。若只因為報考者減少,就能逕行推定這是素質下降,那少子化後台灣每年報考大學人數不斷驟降,難道代表素質也都下降?這些年台灣的大學畢業生素質真有不同嗎?更遑論美國留學制度,近年直接排除中國留學生就讀特定科系,主因就是許多人可能報考動機有問題,是為竊取美國技術給中國。換言之,蘇宏達怎麼不把國發所問題,視作為素質可能因此提升呢?因為正好讓有心念書的人,其餘動機不良者皆可走避。

此外,蘇宏達認為自己居高位,處理學倫問題甚至擔憂自身安危。管中閔在卸任校長時表示:「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應該把這句話送給蘇宏達,何處無風雨?若不想處處沾惹塵埃,又何須四處找媒體放話,只為奪取學術行政高位?遂行政治鬥爭的真實意旨。

再者,過去管中閔的研討會論文,被指控是涉嫌抄襲,竟還大言不慚的表示,這篇論文自己根本沒看過,台大最後更以「研討會非正式論文」故無需審查帶過。管中閔自己本人帶頭示範掛名沒關係、非正式論文不必審查的雙重標準,才是高教亂象的源頭。

接著,本案從頭至尾都應該是單純的學術論文爭議,是嚴肅的學術問題,有部分媒體竟堅持以政治理由來處理學術問題。並直接在報導表示,「這都是因為國發所長期盤據綠營政客,是人盡皆知的問題必須處理。」試問,同一色彩的人在單一系所若就是問題,那台灣大學社科院其他系所,有沒有特定色彩盤據問題?是否也該一併處理?單一系所盤據就叫問題,這種論述就是標準政治鬥爭。講好聽叫做處理學術爭議,但沾染政治動機,已讓台大聲譽受創。

最後,還是要誠懇呼籲教育部及台灣大學,要正視「代寫、抄襲或是各種在職專班」亂象。不該縱放上述問題,抹煞多數學生在論文上投注的心血。例如最近有某位縣市首長,論文要補交修正,大家真相信補件是其本人所寫?而非秘書代理?這種更深層的代寫問題,一點也不亞於抄襲的學倫爭議,而且還是現行法規就明令有罰款罰則的問題,但因為人贓俱獲比例過低,問題往往被無視。然而這才是如今論文亂象的根源,教育部及台灣大學不可有差別標準。

希望高教界及台灣大學,皆能早日走出這場政治色彩極重的學論風波,徹底從這件事情當中,痛定思痛理出問題本質。而不要一直停留在特定人物、系所的政治鬥爭,更不停凌遲真正認真寫作論文及修課的校友及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