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Zera Photo Credit: geralt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新政府即將上任,又再度見到新南向政策的口號,為了釐清與過去李登輝、陳水扁的新南向政策有所區隔,民進黨的國際事務部主任黃志芳提出了一翻論述,指出過去的南進政策是單向的鼓勵引導企業到東南亞去投資,但是新的南向政策是雙向的,強調要發展多元的的夥伴關係,除了企業投資以外,還要建立民間交流產業合作、觀光、年輕人創業、文化、農、漁、醫療等是多面向的合作關係。建立多方面的連結互動管道,黃志芳特別強調過去是為了牽制無止境的西向投資,是有政治目的,但是現在是現在「新南向政策的精神有二,一是台灣在精神上應該把自己當成東協國家的一員,二是台灣企業要把東協市場當台灣內需市場的延伸,拓展東協市場」,從這些論述來看其實欲蓋彌彰,硬要否認政治目的,但其實最終目標還是用來紓解淡化對中國大陸的倚賴和連結。

回顧過去李登輝當年的南向政策是因為要台商因應「戒急用忍」,壓抑中國大陸的投資熱潮,由黨營事業帶頭並且鼓勵企業到東南亞投資,但是政策的壓抑並沒有辦法遏止台商紛紛透過第三國轉進大陸,所謂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前些日子「巴拿馬文件」所揭露的就是很多台商透過海外避稅天堂轉進大陸的實際狀況。到了陳水扁時代又再度提出南進政策,同樣喊出「有效管理,積極開放」的口號,強調「台灣要走自己的路」,不要過度倚賴大陸市場,鼓勵企業到東南亞投資,希望澆熄一波波的大陸投資潮。但是政府用政治力量所主導兩次的南向政策最後都沒能勝過市場力量,很多配合政策到東南亞投資的企業大都失敗收場,因為東南亞相較於中國大陸在文化、語言先天的差異,台商進駐投資的困難度高,當時東南亞的基礎建設也落後,最後很多台商還是轉進大陸市場。

現在再度政黨輪替之後,蔡英文新政府又提出的新南向政策,盱衡時局,東整個國際的情勢已不同於當年的時空。以東協10國家3的ASEAN+中日韓三國共同組成,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區域經濟合作機制,彼此零關稅緊密的聯合。另外由中國大陸主導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是東協10國加上中、日、韓、澳、紐、印度等6國組成,是亞洲最大規模的自由貿易協定,透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互惠,建立16個國家的統一市場自由貿易協定,成員國占全球人口的一半,經過10次的談判,以及4次的經貿部長會議,預計2016年要完成談判。蔡英文強調未來在推動貿易多元化的同時,說「強化對東協(台灣稱東盟為東協)和印度的整體關系,是我們理所當然的選擇。未來民進黨政府將推動成立國際NGO中心,讓台灣成為亞太地區支持非政府組織工作的領航者」。但是在跟這些東南亞國家互動的同時,很難自外於中國大陸的陰影和影響,WHA至今尚未收到邀請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新政府對新南向政策躍躍欲試,說要提高決策及整合層級並設立國家級的東協及南亞研究智庫,並要在精神上把自己當成東協國家的一員,這些說來都是一廂情願,在兩岸關係極速結凍的狀況下,我們要走進國際社會的空間其實是烏雲密布。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