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南寧學院封德台教授 圖片來源:馬英九總統臉書專頁截圖
歷史轉折從不虛矯,時隔66年緣自國共內戰的兩岸分治,從兵戎相見的勢不兩立到聯合國代表中國席次的易位,從亞洲四小龍中台灣的耀眼光芒到大陸經濟實力爆發的大國崛起,兩岸兄弟打斷骨頭已成過去,筋脈相連就此新生,全世界傳媒為兩岸領導人這場跨世紀首會賦予的共同關注,當屬歷史的必然。
11月7日(2015)這場盛會「吸睛」(大陸:吸眼球)的程度可以從兩岸傳媒報導的80秒用力長握、紅籃色領帶的國共隱喻甚至於西裝扣的解開扣上都有『亮點』看出來,然而若就持續關注兩岸關係發展進程的兩岸同胞來說,這次首會不但和馬英九上任七年來的努力有關,更是十年來國共兩黨高層領導人的多次接觸,如連胡會(2005)、吳胡會(2008)、吳習會(2013)和連習會(2014)的接續出現,讓此次首會看似偶然實為必然。
首會後大陸傳媒的亮點報導與討論說帖接續出台,論者多認為在對外宣稱“不簽協議,不發公報,不發聲明”的此番會面接觸中,仍不難覓得其象徵的深層意義。其中最重要的關鍵詞當然是『九二共識』與『和平福祉』, 不但在馬英九所提五項主張中一開始就提起“鞏固「九二共識」,維持「和平」現狀”,習近平亦強調希望台灣各黨派和各團體能堅持此一共識。在馬英九主張中所謂“降低敵對狀態,和平處理爭端”與“擴大兩岸交流,增進互利雙贏”兩項,與習近平所提“讓兩岸同胞開創和平安寧生活,讓子孫後代共享美好未來”是有高度共識。
會後次日在一篇由「察哈爾學會」研究員張敬偉署名,標題為「習馬會一小步,兩岸關係一大步」的文章則頗有深意;他不諱言過去由國共兩黨聯合主演的黨際交流,源自2005年連戰「登陸」開啟了兩岸互訪機制的由黨到政,由政到民,由民而經,直至此番會面上升到政府領導人層級,才算完成其系統平台全面深化的一大步。文章更直指台灣此次大選,國民黨歷經“選柱”與“換柱”風波,朱立倫的民調仍未見改觀,僅管綠營有理由將此次首會解讀為馬英九替國民黨拉抬士氣,但逢中必反的綠營威脅與抗議實難掩飾其對馬在任期將至敢於“啃硬骨頭”尋求突破的失算,是由於對「沒有連任壓力」民選政治人物的行為模式毫不在意。對未來不反對「習蔡會」的蔡英文來說,張敬偉直接指出其「硬傷」在於不承認『九二共識』,並預言也許蔡在當選台灣領導人後,在兩岸關係上也許會有所進步,但需要時間來平衡民進黨的內部分歧,因此當選前兩年,恐難有「習蔡會」。
正如習近平所言,兩岸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兄弟,但66年的分隔分治,再加上台灣光復國軍接收時發生的二二八事件,以及經國先生對接班人的錯誤抉擇等等因素的影響,造成長期以來台灣政局藍綠惡鬥的民主亂象,終將自身前途推向危崖;此次兩岸領導人首會時,習先生提到兩岸中國人有和平解決自身問題的「智慧」,馬先生更進一步詮釋要『以中華文化蘊涵的智慧,確保兩岸互利雙贏』。但願台灣同胞先具備解決台灣自身問題的智慧吧!
Polygon recent comments